港口拥堵状况缓解后,海运价格通常会出现以下变化趋势:
短期来看:
价格下降或涨幅收窄:港口拥堵时,船舶等待时间长,运力周转效率低,导致市场上有效运力减少,推动海运价格上涨。拥堵状况缓解后,船舶能够按时到港和离港,运力得到释放,市场运力供给增加,在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海运价格会随之下降,或至少涨幅会明显收窄。例如,2024 年 6 月新加坡港口拥堵情况改善,集装箱船舶等待时间从 93 小时降至约 50 小时,运价在后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14.
市场回归理性:港口拥堵期间,由于担心货物无法按时运输,货主可能会争抢有限的舱位,航运公司也可能会趁机提高运价。拥堵缓解后,市场预期逐渐恢复平稳,货主不再过度焦虑,航运公司之间的竞争加剧,价格会逐渐回归到较为合理的水平1.
中期来看:
波动调整:虽然港口拥堵缓解,但市场的供需平衡需要一定时间来重新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海运价格可能会出现波动调整。一方面,航运公司可能会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运力部署,如果部分公司过度乐观地估计了市场需求,继续投入大量运力,可能会导致市场运力过剩,运价进一步下跌;另一方面,如果经济形势出现变化,货物运输需求也可能会相应波动,从而影响海运价格1.
季节性因素影响:还需要考虑季节性因素对海运价格的影响。如果港口拥堵缓解后恰逢运输淡季,需求减少,海运价格可能会继续保持较低水平或进一步下降;若进入运输旺季,需求增加,即使港口拥堵缓解,海运价格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支撑,不会出现大幅下跌,甚至可能略有上涨,但涨幅通常会小于拥堵时期1.
长期来看:
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和运力供需关系:从长期角度,海运价格的变化趋势主要取决于全球经济基本面和运力供需的总体平衡状况。如果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国际贸易不断发展,货物运输需求稳步增加,能够消化港口拥堵缓解后释放的运力以及新投入的运力,海运价格有望保持稳定或温和上涨;反之,如果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导致货物运输需求增长缓慢甚至下降,而运力却不断增加,那么海运价格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1.
面临供过于求风险:随着新船的不断交付和港口拥堵状况的缓解,运力过剩的风险可能会逐渐显现。据丹麦船舶融资公司预测,2025 年全球海运需求的总体增长约为 1.8%,但在航程缩短的情况下,实际的距离调整后的需求增速仅为 0.9%,远不及预计的船队增速 3.9%,这将对运价形成较大压力,海运价格可能会因此受到抑制,难以维持在高位.
历史上有哪些港口拥堵状况缓解后海运价格的变化案例?
港口拥堵对不同类型货物的海运价格影响是否相同?
如何预测港口拥堵状况缓解后的海运价格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