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下降阶段
运力供给过剩:当新船交付量剧增时,海运市场的运力会大幅增加。例如,假设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原本为 2000 万标准箱(TEU),新船交付使运力一下子增加了 20%,达到 2400 万 TEU。而货物运输需求如果没有同步增长,就会出现运力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种情况下,航运公司为了争抢有限的货物,会降低海运价格来吸引货主。
竞争加剧:众多航运公司在运力过剩的市场环境下相互竞争。以亚洲 - 欧洲的海运航线为例,可能原来有 10 家主要航运公司运营,新船交付后,更多的公司加入竞争或者原有公司增加运力投放。它们会通过各种方式降低价格,如推出特价航线、打折优惠等。此时,海运价格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价格调整阶段
航运公司成本压力与应对策略:尽管新船交付增加了运力,但航运公司也面临成本问题。新船的购置可能伴随着贷款等融资成本,而且运营这些新船也需要投入。如果价格下降幅度过大,航运公司会考虑减少运力投放,比如闲置部分新船,或者将新船调配到其他有潜在需求的航线。这种运力调整会使市场供给逐渐向需求平衡靠拢,价格下降速度可能会减缓。
市场需求变化响应:从市场需求角度看,较低的海运价格会刺激一部分货物运输需求。例如,一些原本因价格因素选择铁路或公路运输的货物,可能会因为海运价格下降而重新选择海运。这会使海运市场的需求有所增加,对价格下降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促使价格进行调整,不再持续大幅下降。
价格回升阶段(可能)
供给侧调整成效:随着航运公司对运力的调整,如淘汰一些老旧船舶、闲置部分新船,以及市场自然淘汰一些经营不善的航运企业,海运市场的运力供给会逐渐与需求达到新的平衡。例如,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运力过剩的比例从最初的 20% 下降到 5% 左右。此时,海运价格可能会停止下降并开始回升。
需求增长推动:如果全球经济形势好转,国际贸易需求增加,对海运的需求也会相应增长。比如,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带动了原材料和制成品的进出口,使得海运货物量大幅增加。在运力供给相对稳定且需求增长的情况下,海运价格会出现回升现象。此时,航运公司的盈利状况也会逐渐改善,市场进入一个新的供需平衡阶段。
总体而言,新船交付量剧增初期,海运价格通常会下降;随着市场的自我调节和需求变化,价格可能会经过调整阶段;在供给和需求达到新的平衡后,价格有可能会回升,但这一过程受到全球经济形势、航运公司策略、货物运输需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新船交付量剧增对海运市场的长期影响是什么?
为应对新船交付量剧增,航运公司可采取哪些策略?
如何预测海运价格的未来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