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运运费创历史新高,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了严重冲击,以下是具体情况:
不同航线运费大幅攀升:以欧洲航线为例,北欧航线费用近月上涨 180%。从上海到鹿特丹港的一个标箱价格,在 4 月中旬到 6 月下旬的一个半月内翻倍至 7500 美元 —8000 美元之间 。美西运价上涨了 9%,美东涨幅高达 14.9%34.
相关指数上涨显著: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 6 月 14 日上涨 8.8% 至 1733.47 点,北方国际集装箱运价指数 6 月 17 日较 6 月 3 日上涨 9.1%4.
红海危机影响:红海地区安全形势恶化,多艘船只遭袭击,导致航运企业纷纷暂停红海航线,船只只能绕行好望角。这不仅使航程大幅增加,如预计多行驶近 10 天,还造成了全球性的集运阻塞,有效运力明显缩减,推动运价不断上涨34.
市场供需失衡:一方面,欧洲、美国等地因各种因素补库存需求强烈,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白色家电等产品出口强劲,导致海运需求大增。另一方面,由于部分航线受阻以及船东为提升单箱运费缩班减班等,造成舱位供应严重不足,推动运费持续走高4.
市场情绪因素:多种不确定性因素使得买家和发货人都产生焦虑情绪,买家试图早点进货,发货人则担心价格继续上涨而提前抢舱位,这种情绪进一步助涨了运费,形成了卖方市场4.
运输成本上升:运费的大幅上涨直接导致企业运输成本剧增,对于那些依赖海运进出口货物的企业来说,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尤其是中小企业,可能会面临成本难以承受的困境4.
交货延迟:航线的变更和运力的紧张,使得货物运输时间大幅延长,出现数周的延误。这导致许多企业无法按时交货,打乱了生产和销售计划,影响了企业的信誉和客户满意度24.
原材料供应中断:部分原材料的运输受到波及,如 24% 的化学品、22% 的车用钢板、22% 的绝缘电线和电池等工业原材料难以交货,这使得依赖这些原材料的企业面临生产中断的风险,进而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正常运转2.
生产被迫暂停:像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汽车制造商沃尔沃等公司,因供应链中断,旗下一些工厂被迫暂停生产,这不仅对企业自身造成重大损失,还可能引发相关产业的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