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航运圈网--航运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航运圈资讯  >  船舶资讯  >  船舶在雾中航行时如何利用雷达进行导航和避碰?
船舶在雾中航行时如何利用雷达进行导航和避碰?
2025年01月01日 13:09   浏览:9   来源:货代小哈哈

    • 持续观察和判断来船动态:在雾中,雷达是发现其他船舶的主要手段。应密切关注雷达屏幕上的回波,及时发现来船,并观察其方位、距离和运动态势的变化。通过分析来船的相对运动趋势,判断是否存在碰撞危险。例如,如果来船的相对方位基本不变,且距离逐渐减小,说明存在碰撞危险,需要采取相应的避碰措施。

    • 确定避碰行动:根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雷达观测到的来船情况,确定合理的避碰行动。一般来说,如果发现与来船存在碰撞危险,应遵循 “早、大、宽、清” 的原则,即及早采取大幅度的避让行动,使两船之间的会遇距离足够大,并且行动要清晰明确,让来船能够容易地察觉到本船的意图。常见的避碰行动包括改变航向(向左或向右转向一定角度)或改变航速(加速或减速),具体的行动应根据当时的局面和船舶的操纵性能来决定,同时要注意避免采取可能导致与其他船舶产生新的碰撞危险的行动,如在近距离内大幅度转向等。

    • 检查避碰效果:在采取避碰行动后,要持续通过雷达观察来船的方位和距离变化,检查避碰行动是否有效。如果来船的方位和距离逐渐增大,说明避碰行动起到了作用,船舶正逐渐远离碰撞危险;如果来船的方位和距离仍然没有明显变化,或者有进一步接近的趋势,可能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如加大转向角度或改变航速,直到确保船舶安全地避开来船为止。此外,还要注意在雾中航行时,要保持与周围船舶的有效通信,通过甚高频(VHF)等通信设备及时沟通船舶的动态和避碰意图,避免因误解而导致碰撞事故的发生。


    • 开启雷达并调整合适的量程:根据船舶周围的环境和能见度情况,选择合适的雷达量程,以便能够清晰地显示船舶周围的物标和海岸线等重要信息。一般在雾中航行时,先使用较近的量程(如 6 海里或 12 海里)来观察近距离的物标和航道情况,然后适时切换到更大的量程(如 24 海里或 48 海里),以获取更广泛的航行环境信息,提前规划航线和避开潜在的危险区域。

    • 识别和跟踪物标:通过雷达回波的形状、大小、亮度和位置变化等特征,识别出船舶周围的各种物标,如岛屿、礁石、浮标、其他船舶等。对于重要的导航物标(如灯塔、显著的岛屿等),应持续跟踪其位置和运动方向,将其作为船舶航行的参考点,确保船舶沿着预定的航线行驶。同时,可以利用雷达的电子方位线和距离圈功能,测量物标与船舶之间的方位和距离,结合海图进行定位和导航,及时修正船舶的航向和航速,保持船舶在安全的航道内航行。

    • 利用雷达的导航功能:一些先进的雷达配备了自动导航功能,如自动雷达标绘仪(ARPA),可以根据设定的航线和船舶参数,自动跟踪和计算船舶与周围物标之间的相对运动参数(如相对方位、相对距离、相对速度和最近会遇距离等),并在雷达屏幕上显示预测的船舶运动轨迹和危险区域,为航海者提供直观的导航信息和决策依据。航海者可以根据 ARPA 提供的信息,提前调整船舶的航行状态,避免与物标发生碰撞,确保船舶安全地通过雾区。


航运圈资讯号
货代小哈哈
介绍
做一枚开心的小货代。
推荐航运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