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环节的温控措施
包装的设计应考虑减少热量传递的途径。例如,采用多层包装结构,在内部放置温度敏感型危险品的容器周围,设置空气层或真空层。真空层可以有效减少热量的传导,因为真空环境下几乎不存在能够传递热量的介质。对于一些高价值的温度敏感型药品,包装内部会有真空隔热层,再加上外层的隔热材料,能够更好地维持内部温度。
包装的形状也会影响温控效果。例如,球形包装相对于长方体包装,在相同体积下,其表面积较小,热量传递的面积也相对较小,更有利于保持内部温度。不过,在实际应用中,还要考虑包装的实用性和便利性等因素,所以通常会根据货物的性质和运输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包装形状。
对于温度敏感型危险品,包装材料的隔热性能至关重要。例如,对于需要低温保存的生物制品,如某些疫苗和药品,通常会使用泡沫塑料作为包装的隔热层。像聚苯乙烯泡沫(EPS)和聚氨酯泡沫(PU),它们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可以有效减少外界热量的传入。这些泡沫材料能够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包装内部的低温环境,例如,厚度为 5 - 10 厘米的 EPS 泡沫箱可以在常温环境下,使内部温度在数小时内保持在适宜的低温范围。
对于一些需要高温保存的危险品,如某些热熔胶等化学品,在包装时可以采用保温材料。例如,使用玻璃纤维棉或陶瓷纤维等材料进行包裹,这些材料能够阻止内部热量的散失。例如,在运输高温保存的热熔胶时,使用玻璃纤维棉包裹的包装,在周围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能够使包装内部的温度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其所需的温度范围。
运输设备的温控措施
冷藏集装箱是运输温度敏感型危险品的常用设备。它自带制冷机组,可以独立控制内部温度。在装货前,根据货物的温度要求设置好制冷参数。例如,对于运输鲜花的冷藏集装箱,温度一般设置在 2 - 7℃之间,通过制冷机组将内部温度保持在这个范围内,以延长鲜花的保鲜期。冷藏集装箱的温度传感器会实时监测内部温度,当温度偏离设定值时,制冷机组会自动调整工作状态。
保温集装箱主要用于对温度变化不太敏感,但仍需要一定保温措施的货物。它的外壳采用保温材料制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内部温度的变化。例如,对于运输一些在常温上下小范围波动不会影响品质的化工产品,保温集装箱可以有效防止外界温度的剧烈变化对货物造成影响。
运输温度敏感型危险品的船舶货舱需要配备专业的温控系统。对于需要低温环境的货物,如冷冻食品或低温化学品,货舱内安装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的制冷能力要根据货舱的体积、货物的热负荷以及运输时间等因素来确定。例如,在运输大量需要 - 18℃保存的冷冻海鲜时,货舱的制冷系统要能够快速将货舱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并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维持该温度。制冷系统通常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部件,通过制冷剂的循环来实现制冷。
对于需要高温环境的货物,如某些化工原料在高温下才能保持稳定状态,货舱内则要配备加热系统。加热系统可以采用电加热或蒸汽加热等方式。例如,通过在货舱内设置电加热管,根据货物所需的温度设定加热功率,并且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来实现精准的温度控制,确保货舱内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
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监测与管理
在货物包装内和运输设备(如货舱、冷藏集装箱等)中安装温度监测设备。例如,在每个装有温度敏感型危险品的包装单元内放置小型温度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或有线连接的方式将温度数据发送到监测系统。在运输过程中,船员或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测系统实时查看每个包装单元的温度情况。
在货舱和集装箱等运输设备的关键位置也安装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整体环境温度。例如,在货舱的顶部、中部和底部以及集装箱的四角等位置安装传感器,以全面掌握运输环境的温度分布。如果发现某个区域的温度出现异常,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如调整制冷或加热设备的工作状态。
海运危险品运输中,温度敏感型危险品的温控措施有哪些具体的国际标准或规定?
如何确保海运过程中温度敏感型危险品包装上的温控标签清晰可读?
温度记录仪在海运危险品运输的温控措施中起到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