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与通知
触发警报:一旦发现危险品泄漏,首先要触发船上的警报系统。警报信号应能够清晰地向全船人员传达危险情况正在发生,包括使用船上的通用警报信号(如连续短声警报),并通过船上广播系统明确说明是危险品泄漏事件。
通知船员:船员在听到警报后,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集合。船长或值班负责人要迅速通过通讯设备(如对讲机)通知所有船员事故的类型(如化学品泄漏、气体泄漏等)和大致位置,让船员们能够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防毒面具等合适的防护装备。同时,要向船舶公司岸上应急指挥中心报告事故情况,包括泄漏危险品的名称、数量、泄漏程度等关键信息。
人员防护与疏散
穿戴防护装备:船员在前往泄漏现场之前,必须穿戴好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PPE)。对于液体化学品泄漏,可能需要穿上化学防护服、耐化学手套、化学护目镜和防毒面具等。这些防护装备能够有效防止皮肤接触、眼睛刺激和吸入有毒有害气体。例如,在处理硫酸泄漏时,要穿戴耐酸的防护服和手套,防毒面具要能够过滤硫酸挥发产生的有害气体。
疏散无关人员:将船上非必要的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如远离泄漏现场的上风处或船舶的另一侧。在疏散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人员恐慌,确保疏散路线畅通。对于受伤或中毒的人员,要安排专人使用担架等工具将其转移到医疗急救区域进行初步救治,如进行心肺复苏、清洗伤口等操作。
泄漏源控制
停止相关操作:如果泄漏是在装卸过程中发生的,应立即停止装卸作业,并关闭相关的阀门、泵等设备,以防止更多的危险品泄漏。例如,对于液体危险品,关闭液货舱的进出口阀门,阻止液体继续流出。
隔离泄漏区域:使用防火、防爆、耐腐蚀的隔离材料(如沙袋、防火毯等)将泄漏区域与其他区域隔离开来。对于气体泄漏,要确保隔离区域通风良好,避免气体积聚。如果是固体危险品泄漏,如粉状有毒物质,要用塑料薄膜等材料覆盖,防止其扩散到空气中。
尝试堵漏:如果条件允许,且船员经过专业培训并配备了合适的堵漏工具,可以尝试对泄漏源进行堵漏。对于小型的管道泄漏,可以使用管箍、密封胶等工具进行临时堵漏。对于较大的容器泄漏,可能需要使用特殊的堵漏夹具或密封材料来阻止危险品继续泄漏。
泄漏物处理
液体泄漏处理:如果是少量液体泄漏,可以使用吸附材料(如活性炭、蛭石、专用化学品吸附棉等)进行吸附。将吸附材料放置在泄漏液体周围,让液体被吸附材料吸收,然后将吸附后的材料收集到密封容器中进行后续处理。对于大量液体泄漏,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泵将泄漏液体转移到备用的容器中。同时,要用大量的清水冲洗泄漏区域,但要注意冲洗水的收集和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气体泄漏处理:对于气体泄漏,要开启通风系统,以最大程度地排出泄漏的气体。如果气体是可溶于水的,可以采用喷雾洒水的方式来吸收部分气体。同时,要密切监测周围环境中的气体浓度,当浓度降低到安全范围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清理和检查工作。
固体泄漏处理:对于固体危险品泄漏,要小心地将泄漏物收集起来,避免产生扬尘。可以使用铲子、扫帚等工具将固体物质收集到专门的容器中。如果固体物质是有毒或腐蚀性的,收集过程中要确保操作人员的防护措施到位。
监测与后续措施
环境监测:在泄漏处置过程中及处置后,要持续监测船舶周围的环境,包括空气、水和船体结构等。使用气体检测仪器监测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用水质检测设备检测周围海域是否受到污染。如果发现环境污染,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投放中和剂、进行油水分离等。
船舶检查:对船舶的结构和设备进行检查,确定泄漏是否对船舶造成损坏,如腐蚀船体、损坏电气设备等。对于受损的部分,要进行修复或采取临时加固措施,确保船舶在继续航行或返回港口的过程中安全可靠。同时,要对泄漏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泄漏原因、处置过程、人员伤亡情况等,为后续的事故调查和保险理赔提供依据。
当海运危险品发生泄漏时,在船上进行紧急处置的具体步骤中,泄漏现场人员应该如何做好防护?
危险品泄漏后,对泄漏物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制定一份详细的海运危险品泄漏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