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规划与预订
提前订舱:旺季时,舱位紧张是常态,所以要尽可能提前预订舱位。一般建议提前 2 - 3 周甚至更早向船公司或货代订舱。例如,如果是在欧美圣诞购物季前出口商品,由于这是海运的旺季,提前一个月左右订舱比较保险。在订舱时,要准确提供货物的详细信息,包括货物重量、体积、预计装船日期等,以便船公司更好地安排舱位。
制定运输计划:根据销售计划和生产进度,提前规划货物运输的时间和数量。对于有固定运输需求的企业,可以与船公司签订长期运输合同(COA - Contract of Affreightment),约定在一定时期内提供一定数量的舱位,这样在旺季时也能有相对稳定的运输保障。例如,一家大型电子企业,预计在每年的第四季度有大量产品出口,可以与船公司签订 COA,确保旺季的舱位供应。
灵活选择运输方案
调整集装箱类型:如果常用的集装箱类型(如 20 尺普柜)舱位紧张,可以考虑其他类型的集装箱。例如,40 尺高柜可能还有剩余舱位,对于一些轻泡货物,可以选择 40 尺高柜来运输,虽然可能会增加一些费用,但能保证货物按时出运。同时,还可以考虑拼箱运输(LCL - Less than Container Load),如果货物量不足以装满一个整箱,拼箱也是一种选择。
选择不同航线或中转港:研究不同的航线和中转方案。有时候,直航航线舱位紧张,但通过中转港的航线可能还有舱位。比如,从中国到欧洲的货物,直航鹿特丹的舱位已满,但可以选择通过汉堡等其他欧洲港口中转的航线。不过,采用中转方案要考虑中转时间、中转费用以及货物在中转过程中的风险等因素。
加强与船公司和货代沟通
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与船公司和货代保持密切的沟通,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旺季来临之前,与他们沟通运输需求,了解舱位情况和船公司的政策变化。例如,定期参加船公司或货代组织的客户会议,及时获取舱位预订的最新信息和优惠政策。
积极争取舱位:如果遇到舱位紧张的情况,要积极向船公司或货代说明自己的情况,如货物的紧急性、长期合作的潜力等,争取他们为自己预留或调配舱位。有些船公司可能会根据客户的忠诚度、货物的重要性等因素来分配紧张的舱位。
优化货物包装和装箱方式
合理包装:采用紧凑、高效的包装方式,减少货物包装体积,从而有可能使用较小的集装箱或者在有限的舱位内装入更多的货物。例如,使用真空包装技术,对于一些蓬松的货物(如羽绒制品)可以大大减少其体积。
高效装箱:合理安排货物在集装箱内的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可以利用专业的装箱软件,根据货物的形状、尺寸和重量,计算出最优的装箱方案。例如,对于形状规则的货物,采用紧密堆叠的方式;对于不规则货物,通过合理组合使其能够更好地填充集装箱空间。
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
市场供需情况:密切关注海运市场的动态,了解旺季的市场供需变化规律。通过行业报告、新闻媒体等渠道获取信息,预测舱位紧张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例如,关注国际经济形势对贸易量的影响,当全球经济复苏,贸易量增加时,旺季的舱位紧张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
政策法规影响:关注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如港口的装卸政策、海关的监管政策等。有些政策可能会导致舱位紧张,例如,港口加强安全检查或者海关提高查验比例,会使船舶在港口的停留时间延长,进而减少有效舱位的供给。及时了解这些政策变化,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如调整运输计划或者准备好相关的文件以应对海关查验。
分享一些应对海运整箱业务旺季舱位紧张的案例
海运整箱业务中,有哪些办法可以提高订舱成功率?
提供一些在旺季时能够及时了解海运整箱舱位情况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