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海运港到港冷藏货物温度在运输全程达标是一项复杂但至关重要的任务,需要从多个环节进行把控:
设备检查与维护
预冷检查:在装货前,必须对冷藏集装箱进行预冷。将冷藏集装箱设定到货物所需的温度,提前运行一段时间,通常预冷时间为 2 - 4 小时,具体时长取决于冷藏箱的制冷性能和外界环境温度。同时,检查制冷设备是否能正常制冷,可通过观察冷藏箱的温度显示面板或使用专业的温度检测工具来确认。
部件检查:仔细检查冷藏集装箱的各个关键部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温度传感器等。例如,检查压缩机的运转声音是否正常,有无异常振动;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散热片是否清洁,有无堵塞,因为灰尘或杂物堆积可能会影响散热和制冷效果;温度传感器要确保其精度,能够准确反映箱内温度。
温度设定与校准
设定正确温度:根据冷藏货物的种类确定合适的运输温度。例如,新鲜蔬菜的运输温度一般在 0 - 4℃,肉类通常在 - 18℃左右,速冻水饺等速冻食品可能需要 - 20℃至 - 25℃。使用冷藏集装箱的温控系统精确设定温度,确保温度设定值符合货物要求。
温度校准:定期对冷藏集装箱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校准,以确保温度读数的准确性。校准可使用专业的校准设备,按照设备制造商的说明进行操作,一般校准周期为每 3 - 6 个月一次,具体依设备使用频率和港口规定而定。
包装要求
保温包装:采用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包装材料对冷藏货物进行包装。例如,对于一些小型的冷藏食品,可以使用聚苯乙烯泡沫箱,这种材料的热导率较低,能够有效减少外界热量传入。同时,在包装内部可以添加冰袋或其他蓄冷剂,以增强保温效果,特别是对于运输时间较长的情况。
密封包装:确保货物包装的密封性,防止空气流通导致温度变化。例如,对于药品等对温度和湿度敏感的货物,采用真空包装或带有密封胶条的包装方式,能够阻止外界湿气进入,保持包装内的温湿度稳定。
合理装载
实时温度监控
应急措施与调整
故障应急处理:如果冷藏集装箱的制冷设备出现故障,船上应配备专业的维修人员和一定的备用零件,尽快对设备进行维修。同时,对于一些无法立即修复的情况,要采取临时措施,如将货物转移到其他正常运行的冷藏集装箱中(如果有条件),或者使用备用的制冷装置,如移动制冷机来维持货物温度。
温度调整策略:根据运输路线的气候变化和船舶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冷藏集装箱的温度设定。例如,当船舶经过高温海域时,可能需要将冷藏集装箱的温度稍微调低一点,以补偿外界热量传入导致的温度上升。
到港检查
衔接内陆运输
哪些货物属于冷藏货物?
如何选择合适的冷藏集装箱?
海运港到港冷藏货物的温度在运输全程的达标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