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航行数据记录仪(VDR)的检验内容及技术指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外观检查
检查 VDR 设备的外壳是否有损坏、变形、腐蚀等情况,确保设备外观完好。
查看设备的标识、铭牌是否清晰、完整,包括设备型号、序列号、生产日期、制造厂家等信息。
检查设备的连接电缆、插头、插座等是否完好,有无松动、破损、老化等现象,确保连接可靠。
安装检查
确认 VDR 的安装位置是否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和船级社的相关规定,通常应安装在船舶驾驶室或附近的专用舱室内,且安装位置应便于操作、维护和保护。
检查 VDR 的安装支架、底座等是否牢固,有无松动、变形等情况,确保设备在船舶航行过程中不会因振动、摇晃等而发生位移或损坏。
检查 VDR 与船舶其他系统的连接是否正确,如与船舶的导航系统、通信系统、传感器等的连接是否正常,确保数据能够准确、及时地传输到 VDR 中。
功能测试
数据采集功能:检查 VDR 是否能够准确采集船舶的各种航行数据,如船位、航向、航速、船首向、罗经数据、雷达数据、AIS 数据、ECDIS 数据、船舶操纵数据、机舱数据等。可以通过模拟船舶航行状态或查看实际航行数据的采集情况来进行测试。
数据存储功能:检查 VDR 的数据存储容量是否满足 IMO 和船级社的要求,通常应能够连续记录至少 12 小时的航行数据。同时,检查数据存储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通过查看存储的数据文件、进行数据回放等方式,确保数据在存储过程中没有丢失、损坏或篡改等情况。
数据保护功能:检查 VDR 是否具备数据保护功能,如在船舶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是否能够自动保存数据并防止数据被删除或覆盖。可以通过模拟事故场景或检查设备的相关设置来进行测试。
数据回放功能:检查 VDR 是否具备数据回放功能,能够将存储的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回放出来,供调查人员查看和分析。回放功能应包括数据的快速播放、慢速播放、暂停、搜索等操作,且回放的数据应与实际采集的数据一致。
远程数据传输功能:对于具备远程数据传输功能的 VDR,检查其是否能够将航行数据及时、准确地传输到岸上的监控中心或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模拟传输过程或查看传输记录来进行测试。
电源系统检查
检查 VDR 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是否正常工作,主电源通常由船舶的电力系统供电,备用电源一般为可充电电池或不间断电源(UPS)。
测试主电源和备用电源的切换功能,确保在主电源故障时,备用电源能够自动无缝切换,为 VDR 继续供电,保证数据的连续记录。
检查备用电源的容量是否满足要求,在主电源失电的情况下,备用电源应能够为 VDR 提供足够的电力,使其继续运行至少 2 小时。
数据采集精度
船位精度:一般要求水平定位精度优于 15 米(使用全球定位系统 GPS 时),以确保船舶位置的准确记录。
航向精度:通常要求航向精度优于 0.5°,以准确反映船舶的航行方向。
航速精度:航速精度一般应优于 0.1 节,确保航速数据的准确性。
其他数据精度:对于罗经数据、雷达数据、AIS 数据等其他航行数据,也有相应的精度要求,如罗经精度一般优于 0.1°,雷达距离精度优于 10 米等。
数据存储容量
数据传输速率
工作环境适应性
温度范围:VDR 应能在 - 25℃至 + 60℃的环境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以适应船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航行需求。
湿度范围:设备应能在相对湿度为 95%(无冷凝)的环境下正常工作,确保在高湿度环境下不会因受潮而影响性能。
振动和冲击:VDR 应能承受船舶在航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冲击,如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0945 标准规定的振动和冲击试验要求,以保证设备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稳定运行。
不同船级社和地区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在具体检验时应以适用的国际公约、船级社规范和当地法规为准。
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的电池寿命一般有多长?
检查VDR的时间间隔是如何规定的?
老旧船舶特别检验时,船体板材腐蚀余量的评估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