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船舶特别检验时,船体板材腐蚀余量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超声波测厚:利用超声波测厚仪测量船体板材的实际厚度。测量时,需在板材表面涂抹耦合剂,将探头与板材紧密接触,通过测量超声波在板材中的传播时间来计算板材厚度。该方法操作简便、测量精度高,可对板材不同位置进行多点测量,能较准确地反映板材的实际厚度情况。
机械测厚:使用机械测厚仪,如卡尺、千分尺等直接测量板材厚度。这种方法适用于可直接接触到板材表面且表面较为平整的部位,但对于一些难以到达或表面不平整的部位测量难度较大,且测量精度相对超声波测厚稍低。
历史数据分析法:查阅船舶的历史检验报告、维修记录等资料,获取不同时期船体板材的厚度测量数据,计算出各区域板材在不同时间段的腐蚀速率。根据以往的腐蚀速率,结合船舶当前的运营环境和状况,预测当前板材的剩余腐蚀余量。
经验公式法:基于大量的船舶腐蚀数据和经验,总结出一些腐蚀速率的经验公式。这些公式通常考虑了船舶的类型、运营年限、航行区域、货物种类等因素,通过代入船舶的实际参数,估算出船体板材的腐蚀速率,进而评估腐蚀余量。
射线检测:通过向船体板材发射 X 射线或 γ 射线,穿透板材后在成像板或探测器上形成影像,根据影像中板材内部的结构和缺陷情况来判断腐蚀程度。该方法可以检测出板材内部的腐蚀、裂纹等缺陷,但操作复杂、成本较高,且对人体有一定的辐射危害。
渗透检测:将含有色染料或荧光剂的渗透液涂覆在船体板材表面,使其渗入板材表面的缺陷中,去除多余渗透液后,再涂上显像剂,缺陷中的渗透液会被吸附并显示痕迹,从而指示出板材表面的开口缺陷,如裂纹、腐蚀坑等,但对于板材内部的腐蚀情况无法准确检测。
射线检测在评估船体板材腐蚀余量时的局限性有哪些?
除了文中提到的方法,还有哪些评估船体板材腐蚀余量的新技术?
如何确保腐蚀速率评估法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