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政策趋严下,港口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在不降低吞吐量的前提下实现绿色发展:
建设绿色码头: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建设新码头,如使用透水混凝土、可降解材料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对现有码头进行绿色改造,增加防风抑尘设施、雨水收集处理系统、污水处理设施等,提高港口的环境质量1。
更新装卸设备: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驱动的装卸设备替换传统的燃油设备,如电动起重机、电动叉车等,降低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和噪声污染。同时,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装卸技术,提高装卸效率,减少船舶在港停留时间,从而在不降低吞吐量的前提下实现绿色发展。
完善船舶污染物处理设施:建设船舶垃圾接收站、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等,确保船舶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避免对港口水域造成污染。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在港口范围内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应用,如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场为港口设施供电,安装风力发电机为码头提供部分电力等。同时,鼓励船舶使用液化天然气(LNG)、氢燃料电池等清洁燃料,减少船舶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港口的能源消耗进行全面监测和分析,制定节能措施和目标。通过优化港口的照明系统、采用智能节能设备、实施能源管理系统等手段,降低港口的能源消耗。
发展智能港口技术: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港口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如智能船舶调度、智能堆场管理、智能设备监控等,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防治大气污染:加强对港口装卸作业、堆场、运输车辆等环节的扬尘控制,采取洒水降尘、覆盖防尘网、设置防风抑尘墙等措施。同时,对港口内的燃油设备和车辆进行尾气治理,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治理水污染:加强对港口水域的污染防治,严格控制污水排放,确保港口污水达标排放。同时,加强对港口周边水域的环境监测和治理,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如种植水生植物、投放微生物菌剂等,改善港口水域的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在港口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合理避让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同时,加强对港口周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如建设生态廊道、湿地保护区等,提高港口的生态价值。
建立绿色管理体系:港口企业应建立健全绿色港口管理体系,制定绿色港口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环保职责,加强对港口绿色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
加强员工环保培训:通过开展环保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港口员工的环保意识和业务素质,使员工自觉遵守环保法规和操作规程,积极参与港口的绿色发展工作。
推动港航合作:港口与航运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绿色航运发展。例如,港口可以为使用清洁燃料的船舶提供优先靠泊、优惠装卸等服务,鼓励航运企业更新环保型船舶;同时,航运企业也可以与港口合作开展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工作,共同提高港航绿色发展水平。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港口应加强与周边港口、城市以及相关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环保政策趋严带来的挑战。例如,建立区域港口绿色发展联盟,共同制定环保标准和规范,开展联合执法和环境监测,实现区域港口的绿色协同发展。太仓港通过与周边港口和城市的合作,共同打造了长江经济带绿色航运走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