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智能化改造对吞吐量提升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优化运营流程、提升设备效率、加强信息协同等方面,以下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为例进行分析:
智能调度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对船舶停靠、装卸作业、堆场存储等进行统筹规划和实时调度。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智能生产控制系统(ECS)可以根据船舶到港时间、货物种类和数量、堆场库存等多维度数据,自动生成最优的作业计划,减少船舶等待时间和作业环节的衔接时间,提高码头运营效率,从而增加吞吐量。
自动化流程改造:实现了集装箱装卸、运输、堆存等环节的全自动化,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操作失误和效率低下等问题。如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桥吊、轨道吊、自动导引车(AGV)等设备在智能系统的控制下协同作业,实现了集装箱从船舶到堆场再到集疏运车辆的无缝衔接,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准确性,为吞吐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设备智能监控与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港口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管理,通过传感器收集设备的运行数据,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并进行预防性维护,减少设备停机时间。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设备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桥吊、轨道吊、AGV 等设备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潜在故障风险,及时安排维修人员进行处理,确保设备的高利用率,保障了港口的持续高效作业,有助于吞吐量的提升。
设备升级与优化:智能化改造过程中通常会对港口设备进行升级和优化,使其具备更高的作业效率和性能。例如,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采用的新一代桥吊和轨道吊,其起升速度、装卸效率等都有了显著提高,同时 AGV 的运行速度和承载能力也得到了优化,这些设备性能的提升直接带动了港口整体作业效率的提高,进而增加了吞吐量。
港口内部信息共享:打破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了船舶调度、堆场管理、设备运维等部门之间的实时信息共享。在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各部门可以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及时获取所需信息,协同作业更加顺畅高效,避免了因信息不畅导致的作业延误和效率低下等问题,提高了港口整体运营效率和吞吐量。
与外部供应链的协同:通过建立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了与船公司、货主、货代、铁路、公路等外部供应链环节的信息协同,实现了货物的快速流转和高效衔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与各大船公司、铁路部门等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提前获取船舶和货物信息,合理安排作业计划,同时与铁路、公路运输企业紧密合作,实现了海铁联运、公海联运等多式联运的无缝衔接,吸引了更多的货物通过青岛港运输,提升了港口的吞吐量。
精准服务:通过智能化系统,港口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例如,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可以根据货主的特殊要求,提前安排合适的堆场位置和装卸时间,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吸引更多的客户选择青岛港,从而促进吞吐量的增长。
快速响应:智能化改造使得港口对客户的需求能够做出更快速的响应。当客户有紧急货物需要装卸或运输时,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可以通过智能调度系统迅速调整作业计划,优先安排相关作业,满足客户的紧急需求,提升了港口的服务口碑和市场竞争力,进而带动吞吐量的提升。
港口智能化改造需要哪些技术支持?
港口智能化改造的成本和收益如何评估?
如何在智能化改造过程中保障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