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捞沉没船舶内的贵重货物时,可从打捞前的准备、打捞中的操作以及打捞后的处理等多个环节采取措施来保护货物完整性,具体如下:
详细的勘察与评估:利用水下探测设备,如声呐、水下机器人等,对沉船及货物的位置、状态进行精确探测和评估。了解沉船的结构损坏情况、货物的分布以及周围的海洋环境,为制定打捞方案提供准确依据。
制定个性化打捞方案: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价值以及沉船的状况,制定详细、科学的打捞方案。对于易碎、易损的贵重货物,如精密仪器、艺术品等,需特别设计保护措施和打捞流程。
准备专业打捞设备:选用合适的打捞设备,如大型浮吊、打捞船、水下切割和焊接设备等。对于特殊的贵重货物,可能还需要配备专门的防护和搬运设备,如气垫、减震托盘等,以减少在打捞过程中对货物的冲击和振动。
谨慎的切割与破拆:在需要对沉船进行切割或破拆以进入船舱时,要使用高精度的水下切割设备,并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采用合适的切割技术,如水下等离子切割、激光切割等,尽量减少对船体结构和货物的破坏。在切割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周围环境和货物的状态,避免因切割产生的火花、震动等对货物造成损害。
稳定的起吊与搬运:在起吊沉船或货物时,要确保起吊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使用多点起吊、平衡起吊等技术,使货物在起吊过程中受力均匀,避免因单点受力过大导致货物损坏或变形。对于大型、重型的贵重货物,可采用专门的起重设备和吊具,如大型浮吊、龙门吊等,并配备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指挥和操作。
环境的监测与保护:在打捞过程中,持续监测海洋环境的变化,包括水流、水温、水质等。避免因水流湍急、水温变化等因素对货物造成影响,如对于一些对温度、湿度敏感的货物,要采取相应的保温、保湿措施。同时,要防止打捞作业对周围海洋环境造成污染,避免污染物对货物的侵蚀和损坏。
及时的清理与修复:在货物打捞出水后,立即进行清理和检查,去除货物表面的污垢、海水、铁锈等杂质。对于受损的货物,如包装破损、部件松动等,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防止进一步损坏。
安全的运输与存放:将打捞出水的贵重货物及时转运至安全的存放地点,根据货物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存放环境。如对于易受潮的货物,要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对于易燃、易爆的货物,要存放在专门的危险品仓库中,并采取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
严格的检验与鉴定:对打捞出水的贵重货物进行全面的检验和鉴定,确定货物的损坏程度、价值损失等情况。邀请专业的检验机构和专家进行评估,为后续的保险理赔、货物处理等提供依据。
打捞完成后,如何对贵重货物进行快速清理和干燥处理?
哪些贵重货物不适合在水下打捞?
分享一些成功打捞沉没船舶内贵重货物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