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浅水区航行时,船舶引航员需要格外谨慎,以下是一些操作技巧:
熟悉浅水区资料:引航员在引航前要详细了解浅水区的水深、底质、水流、潮汐等情况,掌握该区域的海图、航行通告等资料,对浅水区的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有清晰的认识。
船舶性能评估:充分了解所引船舶的吃水、船型、操纵性能等,准确计算船舶在浅水区航行时的富裕水深,确保船舶有足够的安全余量。
制定航行计划:根据浅水区的特点和船舶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航行计划,包括进出浅水区的时间、航线、航速等,选择合适的航道和转向点,避开浅滩和障碍物。
加强瞭望:在浅水区航行时,引航员要增加瞭望人员,使用望远镜、雷达等设备加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密切关注水面的变化,如有无异常的波浪、漩涡等,及时发现浅滩、礁石或其他障碍物。
关注船舶状态:时刻关注船舶的航行状态,包括船首向、船位、航速、吃水等参数的变化,通过船舶的倾斜仪、测深仪等仪器监测船舶的姿态和水深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
与船员协作:与本船的船长、船员密切配合,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确保驾驶台团队能够及时执行引航员的指令,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浅滩搁浅处理:如果船舶不慎搁浅,引航员应保持冷静,立即采取措施防止船舶进一步受损。停止船舶的推进器,避免船舶因继续前进而造成更严重的搁浅。迅速评估搁浅的程度和位置,测量周围水深,确定船舶的搁浅状况,同时向港口当局和相关部门报告搁浅情况,请求支援和指导。
触礁处理:若船舶触礁,引航员要尽快判断触礁的部位和损坏程度,及时采取堵漏、排水等应急措施,防止船舶进水下沉。组织船员对船舶的受损情况进行检查和抢修,确保船舶的安全和稳定。在确保船舶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脱浅或拖带方案,积极组织实施救援工作。
引航员在浅水区航行时,如何避免搁浅或触底?
有哪些工具或设备可以帮助引航员在浅水区航行?
引航员在浅水区航行时应如何与岸上的交通管制部门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