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引航员在夜间引航时,面临着能见度低、视觉疲劳等诸多挑战,需要掌握特殊的技术并注意相关事项,以确保引航安全,以下是具体介绍:
熟练使用助航设备:熟练掌握雷达、自动雷达标绘仪(ARPA)、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等设备的操作和使用,通过这些设备获取准确的船舶位置、周围船舶的动态以及航道信息等,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目标,并进行有效的避让和导航。
掌握灯光信号识别:熟悉各种船舶灯光信号的含义和特征,能够准确识别不同类型船舶的航行灯、信号灯以及港口、航道的灯光标志等。如通过观察他船的舷灯、尾灯的颜色和位置关系判断其航向和相对位置,根据灯塔、浮标的灯光节奏和颜色识别航道的方向和边界等。
利用视觉适应规律:人的眼睛在夜间从亮处到暗处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引航员要了解这一规律,在进出驾驶台或观察不同亮度区域时,提前做好视觉适应准备,避免因视觉突然变化而影响观察效果。例如,在观察雷达屏幕后再看窗外时,先闭眼片刻再慢慢睁开,使眼睛尽快适应外界的黑暗环境。
保持良好的瞭望:夜间瞭望的难度较大,引航员应更加专注和仔细,除了使用助航设备外,还需不断地用肉眼观察周围的海面和航道情况,注意观察有无异常的灯光、黑影或其他潜在的危险迹象。同时,要合理安排瞭望人员,确保瞭望无死角,并定期进行瞭望情况的沟通和交流。
注意灯光干扰:夜间港口和船舶的灯光繁多,可能会对引航员的视线造成干扰。引航员要学会区分不同灯光的性质和重要性,避免被无关灯光吸引而忽略了关键的导航标志或来船信号。对于一些可能产生混淆的灯光,如附近船舶的灯光与岸上灯光重叠时,要通过改变观察角度或使用望远镜等方式进行仔细辨别。
控制航速和船位:由于夜间能见度有限,船舶的反应时间相对较长,引航员应适当降低航速,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应对突发情况。同时,要更加精确地控制船位,严格按照航道的中心线或规定的航线行驶,避免偏离航道而引发危险。在转向或通过狭窄水道等关键区域时,要提前做好准备,谨慎操作,确保船舶安全通过。
加强沟通与协作:与船长、船员以及港口调度等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协作至关重要。及时向船长通报引航情况和操作意图,听取船长的建议和意见;与船员密切配合,确保瞭望、操舵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港口调度保持联系,了解港口的通航状况和其他船舶的动态,及时获取最新的航行指示和信息。
防止视觉和身体疲劳:夜间引航容易导致视觉疲劳和身体困倦,引航员要注意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在引航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工作节奏,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短暂的休息和放松,如活动身体、深呼吸、眺望远处等,以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船舶引航员在夜间引航时如何保持良好的作息?
推荐一些船舶引航员夜间引航的培训资料
有哪些技术可以帮助船舶引航员应对夜间突发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