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航运圈网--航运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航运圈资讯  >  清关资讯  >  在国际贸易争端中,关税作为一种贸易救济手段,其使用的边界和局限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国际贸易争端中,关税作为一种贸易救济手段,其使用的边界和局限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024年12月27日 10:53   浏览:5   来源:货代小哈哈

在国际贸易争端中,关税作为一种贸易救济手段,其使用存在一定的边界和局限性,具体如下:

使用边界


  • 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关税的使用必须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组织的规则框架内进行。WTO 规定了关税的约束税率和允许的关税调整范围,成员方在采取关税措施时不能随意突破这些规则,否则可能面临其他成员方的投诉和报复,引发更复杂的贸易争端。例如,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征收的关税税率需要根据相关规则进行计算和裁定,不能超出合理范围。

  • 基于合理的贸易损害认定:只有当本国产业因进口产品的不公平贸易行为或进口激增等原因受到实质性损害或威胁时,才能使用关税作为救济手段。这需要进行详细的产业损害调查和证据收集,以证明关税措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如美国对中国部分钢铁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声称是因为中国钢铁产品的倾销对美国钢铁产业造成了损害,但需提供充分的倾销证据和产业损害证据。

  • 避免过度保护主义:关税措施不能被用作纯粹的贸易保护主义工具,而应是为了纠正不公平贸易行为或缓解国内产业面临的临时困难。如果关税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限制正常的贸易竞争,保护本国落后产业,而不是为了维护公平的贸易环境和本国产业的健康发展,就超出了合理的使用边界。

局限性


  • 引发贸易报复:一国对另一国实施关税措施,很可能会引发对方的报复性关税,导致贸易战升级,使双方的贸易关系恶化,两败俱伤。如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美国对中国部分产品加征高额关税,中国也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对美国的部分农产品、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不仅影响了两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对全球产业链和贸易秩序造成了冲击。

  • 增加国内消费者成本:提高进口关税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增加国内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对于一些依赖进口原材料、零部件或消费品的国内企业和消费者来说,关税带来的成本增加可能会削弱其竞争力和消费能力,对国内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美国对中国进口的电子产品加征关税,使得美国消费者购买电子产品的成本上升,同时也影响了美国相关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成本。

  • 对全球产业链的破坏:许多产品的生产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工协作的,提高关税可能会破坏全球产业链的稳定和效率。一些跨国企业可能会因为关税增加而调整供应链布局,导致生产环节的中断或转移,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美国对中国部分制造业产品加征关税,促使一些在中国的外资企业考虑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其他国家,打乱了原有的全球产业链布局。

  • 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关税措施往往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产业面临的短期问题,如进口产品的倾销或补贴等,但对于解决国内产业的结构性问题、提高产业竞争力等深层次问题作用有限。长期依赖关税保护可能会使国内产业缺乏创新动力和市场竞争力,无法从根本上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一些国家对本国农业长期实施高关税保护,但国内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举例说明国际贸易争端中,关税措施是怎样引发贸易报复的?

面对贸易争端,除了关税措施,还有哪些有效的应对手段?

如何在国际贸易中合理运用关税政策来维护本国利益?


航运圈资讯号
货代小哈哈
介绍
做一枚开心的小货代。
推荐航运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