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铁联运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货物的全程实时追踪并确保信息准确及时:
整合各方数据:将铁路、海运、港口、货代、货主等各参与方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和整合,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与共享,如上海推出的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平台(集运 MaaS),可一站式查询船舶动态、港口操作、货物状态、铁水联运等关键信息1。
制定统一标准:依据相关行业标准,如《海铁联运 — 列车运行与货物追踪接口》(JT/T1352-2020),规范数据格式、接口协议、报文标准等,确保各方数据能够准确、高效地传输和共享。
物联网技术:在货物、集装箱、车辆、船舶等运输设备上安装物联网传感器,如 GPS 定位器、RFID 标签、温湿度传感器等,实时采集货物的位置、状态、环境等信息,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管理平台,实现对货物的精准定位和实时监控。
卫星通信技术:利用卫星通信网络,确保在偏远地区或信号覆盖薄弱的区域,货物追踪信息也能及时传输,提高信息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区块链技术:采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确保货物追踪信息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增强信息的可信度和安全性,同时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透明度,如集运 MaaS 平台采用区块链技术提升业务流程的可靠度1。
港铁一体化运营:拆除物理围网,实现港口与铁路场站的无缝衔接,减少货物的中转和倒运环节,如广西北部湾港的 “拆网合营”,使集卡倒运车辆可由港口闸口直接进入集装箱中心站进出站平台,缩短行驶距离,提高作业效率,同时也便于货物信息的实时追踪2。
建立联合调度中心:由港口、铁路、海关、船公司等多方组成联合调度中心,实现统一指挥、协同作业,实时掌握货物在各环节的动态,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货物运输的顺畅和信息的及时更新。
加强信息沟通与共享:各参与方建立实时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通报货物的装卸、运输、通关等情况,确保各方都能及时获取准确的货物信息。
数据清洗与校验:对采集到的货物追踪数据进行清洗和校验,去除重复、错误、不完整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如浙江四港联动发展有限公司的 “四港” 云平台通过统一物流数据字段标准等方式对多源头的同一对象数据进行核对并纠错。
数据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采取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备份恢复等措施,防止货物追踪信息泄露、篡改或丢失,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如四港公司通过建立数据合规审查制度等避免数据泄露风险。
数据分析与应用:对货物追踪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为运输组织、调度优化、客户服务等提供决策支持,同时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展示,方便用户直观地了解货物的运输状态和轨迹。
有哪些具体的港铁一体化运营措施可以提高海铁联运的效率?
海铁联运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转换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如何保障物联网设备在海铁联运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