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贸水运集装箱码头岸桥设备选型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码头结构承载能力:需要根据码头的设计承载能力来选择岸桥的自重和轮压等参数。若码头承载能力有限,应选择自重较轻、轮压较小的岸桥,以免对码头结构造成损害。
码头前沿水深和水位变化:水深较浅的码头,要选择轨上起升高度和外伸距合适的岸桥,确保能在不同水位条件下装卸船舶。同时,还需考虑潮汐等水位变化因素,保证岸桥在高潮位和低潮位时都能正常作业。
码头长度和宽度:码头长度决定了可布置岸桥的数量和间距,需根据码头规模和吞吐量需求选择合适的岸桥跨度和数量。码头宽度则影响岸桥的大车行走轨道布置和作业范围,应确保岸桥大车行走机构能在码头宽度范围内安全、高效运行。
船型适应性:内贸水运集装箱船型多样,有小型支线船、中型内贸集装箱船和大型沿海集装箱船等。应根据码头主要停靠的船型来选择岸桥的外伸距、起升高度和吊具下起重量等参数。对于大型船舶,需要较大的外伸距和起升高度;对于小型船舶,岸桥的参数可适当降低,但也要考虑码头未来的发展和船型变化趋势。
船舶载箱量:码头的设计吞吐量和船舶的载箱量是选择岸桥装卸效率的重要依据。对于吞吐量较大、船舶载箱量较多的码头,应选择起升速度快、小车运行速度快、双箱吊具作业功能等高效作业的岸桥,以满足快速装卸的需求;对于吞吐量较小的码头,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作业效率的岸桥,避免设备投资过大。
起升速度和小车运行速度:起升速度和小车运行速度直接影响岸桥的装卸效率。一般来说,起升速度和小车运行速度越高,装卸效率越高,但同时也会增加设备的能耗和成本。需要根据码头的作业需求和经济实力,选择合适的速度参数。
双箱吊具作业功能:如果码头集装箱装卸量较大,且集装箱规格较为统一,选择具备双箱吊具作业功能的岸桥可以大大提高装卸效率,减少作业循环次数,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但双箱吊具作业需要与码头的其他设备和作业流程相匹配,如堆场起重机、水平运输车辆等,确保整个作业系统的协调运行。
自动化作业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岸桥在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人为失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于大型内贸水运集装箱码头,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具备一定自动化作业功能的岸桥,如自动对位、自动起吊、自动行走等功能,以提高码头的整体运营水平。
与码头自动化系统的兼容性:如果码头已经或计划建设自动化控制系统,如码头操作系统(TOS)、设备管理系统(EMS)等,所选岸桥应与这些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接口,能够实现无缝对接和协同作业,确保整个码头自动化作业流程的顺畅运行。
如何根据码头的发展规划选择岸桥的类型和数量?
岸桥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对选型有哪些影响?
内贸水运集装箱码头岸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要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