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员在海上遇到医疗紧急情况,船上通常会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心肺复苏术(CPR):当发现有人心跳骤停或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将患者平放在硬板上,解开衣领、领带、腰带等束缚物,双手交叠,掌心向下,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频率至少 100 次 / 分钟,按压深度至少 5 厘米。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每按压 30 次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进行,直到专业医疗人员接手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止血:对于外伤出血的患者,应迅速判断出血类型和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对于小伤口出血,可用清洁纱布或毛巾直接按压伤口止血;对于较大动脉出血,可在伤口近心端用止血带或布条绑扎止血,但要注意绑扎时间,每隔 1 小时左右应放松 1-2 分钟,避免肢体因长时间缺血而坏死。
包扎:对伤口进行清洁和消毒后,用无菌纱布或绷带进行包扎,以保护伤口、减少出血和防止感染。包扎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或过松导致纱布脱落。对于骨折的患者,在固定骨折部位前,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包扎处理。
固定:对于骨折或关节脱位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固定,以减轻疼痛、避免进一步损伤周围组织和便于搬运。可利用夹板、木板、树枝等材料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固定时要注意固定牢固,避免骨折端移位,但也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搬运:在搬运重伤员时,要注意动作轻柔、平稳,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对于脊柱骨折的患者,必须采用平板搬运,严禁一人抱头、一人抱脚的错误搬运方法,以免损伤脊髓。
诊疗室:船上一般设有诊疗室,配备基本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注射器、输液器、常用药品等。海员可在诊疗室对患者进行初步的检查和诊断,并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
担架和轮椅:用于搬运重伤员或行动不便的患者,确保在船上狭窄的通道和楼梯间能够安全、平稳地转移患者。
制氧机:对于呼吸困难或缺氧的患者,可使用制氧机提供氧气支持,缓解患者的症状。
除颤仪:当患者出现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时,可使用除颤仪进行除颤,恢复正常心律。使用除颤仪时,需按照操作说明正确操作,确保电极片与患者皮肤紧密接触,避免漏电等安全事故。
远程医疗咨询:通过卫星通信等手段,与岸上的专业医生或医疗咨询机构取得联系,详细描述患者的病情和已采取的急救措施,听取医生的诊断意见和进一步的治疗建议。
医疗后送安排:如果船上的医疗条件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需要及时安排医疗后送。船长会与附近的港口、海岸警卫队或其他海上救援机构联系,请求派遣直升机或救援船将患者送往岸上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在等待医疗后送期间,船上应继续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急救和护理,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船上应该配备哪些常用的医疗急救设备和药品?
如何对伤员进行伤口的清洁和消毒?
海员海上急救培训的内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