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靠港后,货物装卸顺序的安排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则:
稳性原则:先装卸对船舶稳性影响较大的货物。一般来说,重货、大件货、集中载荷大的货物对稳性影响大,应先确定其装卸位置和顺序,在装卸过程中密切关注船舶的横倾和纵倾情况,通过合理安排装卸顺序和压载水的调整,使船舶始终保持良好的稳性。
强度原则:避免货物装卸对船舶结构强度造成过大的局部压力。应根据船舶的结构特点和货物分布情况,合理安排装卸顺序,避免在某一区域集中装卸过重的货物,防止船舶局部受力过大而导致结构损坏。对于船舶的薄弱部位,如船中、舱口围板等,更要谨慎安排装卸顺序。
先易后难原则:优先装卸那些易于操作、装卸速度快的货物,如包装规格统一、重量适中、装卸设备适配性好的货物,这样可以快速腾出舱位,为后续装卸复杂货物创造条件,同时也能提高码头装卸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船舶在港停留时间。
同类集中原则:将同一类型、同一流向、同一收货人的货物集中装卸,便于货物的分类、保管和运输,减少货物在码头和船上的搬运次数,提高装卸效率。例如,将集装箱货物按不同的箱型、箱主、目的地等进行分类集中装卸,将散货按不同的品种、粒度等进行集中装卸。
先卸后装原则:对于有特殊保管要求或相互影响的货物,应遵循先卸后装的顺序。例如,对于怕湿、怕污染的货物,应先卸出已在舱内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其他货物,再进行装卸;对于有温度、湿度控制要求的货物,如冷藏货物、危险化学品等,要先将舱内环境调整到适宜的条件后再进行装卸,装卸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防止货物受损或发生危险。
不影响其他货物原则:在装卸过程中,要避免对已装卸或未装卸的货物造成损坏、污染或移位。例如,装卸散货时要采取有效的防扬尘措施,防止粉尘污染其他货物;装卸液体货物时要防止泄漏,避免对其他货物和船舶造成污染和腐蚀;装卸易碎品时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其他货物。
潮汐和水位原则:对于受潮汐和水位变化影响较大的港口,要根据潮汐表和水位情况安排货物装卸顺序。在涨潮时优先装卸吃水较大、需要较高水位才能作业的货物,在落潮时则可安排吃水较小、对水位要求不高的货物装卸,以充分利用港口的水深条件,确保船舶和货物的安全。
码头设备和资源原则:考虑码头的装卸设备类型、起重能力、堆场容量等因素,合理安排货物装卸顺序。例如,如果码头的龙门吊起重能力有限,就应先装卸重量较轻的货物,将超重货物安排在有相应起重设备的时段或码头进行装卸;如果码头的堆场空间紧张,就要合理安排货物的装卸顺序,避免货物积压在码头,影响后续作业。
如何确保货物装卸过程中的安全?
提供一些货物装卸顺序安排的实际案例
怎样合理安排不同类型货物的装卸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