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靠港后进行燃油补给是一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操作,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下是具体的安全操作要点:
制定详细计划:船长应根据船舶的燃油储备情况、下一航段的航程和预计油耗等因素,制定详细的燃油补给计划,包括补给量、补给时间、补给方式等,并与供油方进行充分沟通和协调。
检查设备和管路:在补给前,船舶轮机员要对船上的燃油舱、燃油管路、阀门、泵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无泄漏、无损坏等情况。同时,要检查燃油舱的透气系统、液位测量系统等是否正常,以保证补给过程中燃油能够顺畅地进出燃油舱,且能准确测量液位。
准备消防和防污设备:在补给作业区域配备足够数量且适用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水龙带、灭火泡沫等,并确保其处于随时可用的状态。同时,要准备好防污设备,如围油栏、吸油毡、消油剂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燃油泄漏事故,防止燃油污染港口水域。
人员培训和分工:对参与燃油补给作业的船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熟悉燃油补给的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同时,明确各船员的职责和分工,如专人负责操作燃油泵、专人负责监控液位、专人负责系解油管等,确保作业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连接油管:在连接油管前,要确保船舶和供油船的输油管路都已进行了有效的静电消除措施,如使用静电消除器或接地装置等。连接油管时,要使用符合标准的专用油管和接头,并确保连接牢固,无泄漏。同时,要在油管周围设置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油管在补给过程中因晃动或受到外力而破裂或脱落。
控制流速和压力:在开始补给燃油时,要缓慢开启供油船的燃油泵,逐渐增加流速和压力,同时密切关注船舶燃油舱的液位变化和油管的压力情况。一般来说,燃油补给的流速不宜过快,大型船舶的补给流速通常控制在每秒 3-5 立方米左右,以防止因流速过快产生静电、冲击等危险因素。
实时监控:在燃油补给过程中,要安排专人在船舶的燃油舱、供油船的出油口以及油管连接处等关键部位进行实时监控,密切观察是否有燃油泄漏、油管破裂、设备异常等情况。同时,要通过液位测量系统实时掌握燃油舱的液位变化,确保补给量准确无误,防止燃油溢出。
通讯联络:保持船舶与供油船之间的通讯联络畅通,双方操作人员要及时沟通燃油补给的进展情况、设备运行状况、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如遇突发情况,要立即停止燃油补给作业,并按照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
检查设备和管路:燃油补给作业完成后,要及时关闭船舶和供油船的燃油泵、阀门等设备,并对输油管路进行检查,确保管路内的燃油已全部排空,无残留。同时,要检查油管和接头是否有泄漏、损坏等情况,如有问题要及时处理。
清理现场:清理燃油补给作业现场,将使用过的工具、设备、防护用品等进行整理和归位。对遗留在甲板上的燃油污渍要及时进行清理,防止滑倒和火灾隐患。同时,要将围油栏等防污设备进行回收和妥善保管,以备下次使用。
记录和报告:轮机长要对燃油补给的时间、地点、补给量、设备运行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向船长报告。船长要将燃油补给的相关情况记录在航海日志中,以备后续查阅和总结经验教训。
船舶靠港进行燃油补给作业时需要注意哪些天气条件?
介绍一下船舶燃油补给作业的历史发展
哪些情况可能导致船舶燃油补给作业出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