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级社对船舶压载水系统的检验与合规性判定主要依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的《2004 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以下简称《压载水公约》)及其相关导则等,具体内容如下:
系统设备检查:
设备完整性:检查压载水管理系统的所有设备,包括压载水泵、过滤器、消毒设备、管道、阀门等是否齐全,安装是否牢固,有无损坏、泄漏等情况。确保各个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且连接紧密,无松动、破裂等问题5。
设备性能测试:对关键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如压载水泵的流量、扬程、功率等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过滤器的过滤精度是否达到标准,能否有效去除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浮游生物;消毒设备的杀菌效果是否良好,能否将水中的有害微生物杀灭至规定标准以下等12。
系统运行检查:
运行稳定性:在船舶不同工况下,如航行、装卸货、停靠等,观察压载水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检查系统是否能够稳定运行,有无异常振动、噪音、过热等现象。确保系统在各种条件下都能持续有效地处理压载水。
操作流程检查:检查船员对压载水管理系统的操作是否熟练、规范,是否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系统的启动、停止、切换、参数调整等操作。要求船员熟悉系统的操作流程,能够正确应对各种突发情况5。
维护保养记录:审查船舶的压载水管理系统维护保养记录,包括设备的日常检查、定期保养、维修记录等。确保船舶按照规定对系统进行了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并解决了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水质检测:
生物指标检测:检测压载水排放时,尺寸大于或等于 50μm 的存活生物应少于 10 个 /m³,尺寸大于或等于 10μm 且小于 50μm 的存活生物应少于 10 个 /ml1。
微生物检测:检测压载水中的大肠杆菌、肠球菌、霍乱弧菌(O1 和 O139)等微生物指标是否符合标准,防止有害微生物随压载水排放到目的港水域,造成生态污染和健康风险12。
理化指标检测:检查压载水的总悬浮物(SSR)、紫外透光率(UVT)、浑浊度(NTU)、酸碱度(pH 值)、残余氧化物(TRO)等理化指标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压载水的质量和处理效果,以及对船舶设备和海洋环境的潜在影响12。
证书审查:检查船舶是否配备了《国际压载水管理证书》《压载水管理计划》和《压载水记录簿》等相关证书文书,安装压载水管理系统的船舶还应当持有《压载水管理系统型式认可证书》的副本或者复印件。这些证书是船舶压载水系统符合公约要求的重要证明文件,缺少任何一项都可能导致船舶被判定为不合规4。
系统性能评估:根据对压载水系统的设备检查、运行检查和水质检测结果,综合评估系统的性能是否符合《压载水公约》和船级社规范的要求。如果系统的设备运行正常、操作流程规范、水质检测达标,则可以判定压载水系统在性能方面符合要求;反之,如果存在设备故障、操作违规或水质不达标等情况,则判定为不合规。
历史记录审查:审查船舶的压载水管理记录,包括压载水的加装、排放、处理、取样检测等记录,以及系统的维护保养记录、故障维修记录等。通过对历史记录的审查,可以了解船舶压载水系统的运行状况和管理情况,判断船舶是否一直按照规定进行压载水的管理和处理。如果发现记录不完整、不准确或存在违规操作的历史记录,可能会影响对船舶压载水系统的合规性判定。
船级社对船舶压载水系统的检验周期是多久?
船级社对船舶压载水系统的检验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国际海事组织对船舶压载水系统的检验与合规性判定有哪些特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