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厂做好船舶建造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制度建设
制定详细的质量检验制度,明确检验标准、流程和责任。这些标准应当涵盖船舶建造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检验、零部件加工检验、分段建造检验、总装检验以及船舶试航检验等。例如,对于原材料钢材,应规定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等指标的检验方法和合格标准,依据船级社规范(如中国船级社 CCS、英国劳氏船级社 LR 等)和国际标准(如 ISO 标准)来制定。
建立质量检验档案管理制度,对每一艘船舶的检验记录进行详细归档。记录应包括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项目、检验结果以及整改情况等信息,以便追溯和查询。
组织架构
设立专门的质量检验部门,配备专业的质量检验人员。质量检验人员应具备船舶建造相关知识、熟悉质量检验标准和流程,并且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例如,无损检测人员需要通过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或国际认可的机构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焊缝探伤等检测工作。
明确质量检验部门与其他部门(如设计部门、生产部门)之间的职责和协作关系。质量检验部门应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够独立开展检验工作,同时又要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及时反馈检验信息,共同解决质量问题。
原材料检验
严格控制船舶建造所需原材料的进货渠道,选择有资质、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在原材料进厂时,进行全面的检验。对于钢材,要检查其质量证明书,核对钢材的型号、规格、炉批号等信息,同时进行外观检查,查看是否有表面缺陷(如裂纹、折叠、锈蚀等)。
根据材料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必要的理化性能检验。例如,对钢材进行拉伸试验、冲击试验,检测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等指标;对焊接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其符合焊接工艺要求。
零部件检验
分段建造检验
在船舶分段建造阶段,进行多次检验。首先是零件加工检验,检查切割后的零件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边缘是否平整光滑,对于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如艏柱、艉柱等),要使用量具进行精确测量。
接着是分段装配检验,检查分段的结构完整性和装配精度。查看构件的安装位置是否正确,连接方式是否符合工艺要求,例如,检查焊缝的位置、长度、高度是否符合焊接工艺规程,对焊缝进行外观检查,查看是否有气孔、夹渣、咬边等缺陷。在分段装配完成后,还可进行无损检测(如超声波探伤、射线探伤)来检查焊缝内部质量。
总装检验
系泊试验
航行试验
在船舶完成系泊试验后,进行航行试验。在不同的航行工况(如全速航行、变速航行、转向航行等)下,对船舶的航海性能进行测试。包括船舶的航速、航向稳定性、回转性能等的测试,记录船舶在不同工况下的航行数据,与设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对船舶的舒适性相关指标进行测试,如船舶的振动、噪声情况。使用专业的振动、噪声测量设备,在船舶的各个舱室进行测量,检查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同时,对船舶的通信、导航等设备在实际航行环境中的性能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