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船舶驾驶遇到强流时,稳定船舶姿态是保障船舶安全航行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
获取水流数据
在航行前和航行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水流信息。可以查看航海通告、港口指南等资料了解特定区域的常流情况。同时,利用船上的仪器设备,如测深仪、计程仪,结合电子海图系统(ECDIS)中的水流模型来预估水流的速度和方向。例如,在一些现代化的船舶上,ECDIS 能够接收岸基或卫星发送的实时水流数据,并直观地显示在海图上。
向当地的海事部门、引航员或附近有经验的船舶询问水流情况。他们可能提供一些关于季节性水流变化、局部水流异常(如漩涡、急流区域)等实用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提前规划航行策略至关重要。
航速控制
适当降低航速:降低航速可以减少水流对船舶的冲击力,使船舶更容易控制。一般来说,当遇到强流时,航速应降低至能够维持船舶舵效的最低限度。例如,正常航行时航速为 12 节的船舶,在强流区域可能需要将航速降低至 6 - 8 节。具体的合适航速要根据船舶的类型、大小、水流强度等因素综合确定。
避免急加速或急减速:在强流中,急加速或急减速可能会导致船舶姿态突变。因为船舶在水流中的水动力平衡状态会被突然打破,进而引发船舶的横摇、纵摇或偏航。所以,在调整航速时,应该缓慢而平稳地操作主机转速。
航向调整
顶流或顺流航行策略:如果可能的话,尽量选择顶流或顺流航行。顶流航行时,船舶的对地速度虽然会降低,但船舶的操纵性相对较好,船头更容易对准目标方向。顺流航行时,船舶对地速度会增加,此时要特别注意控制航向,防止被水流带偏。例如,在进出港口等狭窄水域遇到强流时,顶流航行可以让船舶更好地控制在航道内。
预配流压差:根据水流的方向和强度,预先计算并调整船舶的航向,使其与期望的航行轨迹保持适当的流压差。这需要驾驶员对船舶的操纵性能和水流的作用有深入的了解。例如,当水流方向与船舶预定航向呈 30° 夹角,水流速度为 3 节,船舶航速为 8 节时,可以通过三角函数计算出大致的流压差,然后将船舶的航向朝着水流方向适当调整这个角度,使船舶能够沿着预定航线行驶。
舵的运用
小角度操舵:在强流中,舵的效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应避免大幅度操舵。每次使用舵时,尽量控制在小角度范围(如 5 - 10 度)内,以避免船舶过度转向。小角度操舵可以更稳定地修正船舶的航向,防止船舶因舵角过大而产生剧烈的横摇或偏航。
提前操舵:由于水流的作用,船舶的转向反应可能会延迟。所以,驾驶员需要提前预判船舶的转向需求,提前进行操舵操作。例如,当船舶接近弯道或需要避开障碍物时,要比在正常水流情况下更早地转动舵轮。
锚的使用(紧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