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航运圈网--航运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航运圈资讯  >  船舶资讯  >  船舶驾驶过程中,如何通过雷达图像精准判断来船动态?
船舶驾驶过程中,如何通过雷达图像精准判断来船动态?
2024年12月16日 12:58   浏览:3   来源:货代小哈哈
  1. 了解雷达基本原理和图像构成

    • 雷达工作原理:雷达通过发射射频脉冲并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回波来探测目标。在船舶驾驶中,雷达发射的电波以船舶为中心向四周传播,当电波遇到其他船舶、岛屿、浮标等物体时就会产生反射,雷达接收这些反射波后在显示器上形成相应的图像。

    • 雷达图像构成要素:雷达图像主要包括目标回波、电子方位线、距离圈等。目标回波是表示探测到目标的亮点,其位置对应目标相对于本船的方位和距离。电子方位线用于确定目标的方位角度,通常可以手动或自动调整。距离圈则是以本船为中心的一系列同心圆圈,用于直观地读取目标与本船之间的距离。

  2. 判断来船方位和距离

    • 方位判断:通过观察雷达图像上目标回波相对于本船的位置以及电子方位线的角度来确定来船方位。例如,当电子方位线指向目标回波时,显示器上显示的角度即为来船的相对方位。如果要确定来船的真方位,还需要结合本船的罗经航向进行修正。一般来说,在稳定的航行状态下,频繁观察来船方位的变化,可以判断来船是在本船的正前方、左舷还是右舷方向,以及其方位是在逐渐增大(来船向右移动)还是减小(来船向左移动)。

    • 距离判断:利用雷达图像上的距离圈来读取来船与本船之间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来船与本船距离的变化情况。如果距离逐渐缩短,说明来船正在靠近本船;如果距离保持不变,可能表示来船与本船同向等速行驶;如果距离在增大,则意味着来船正在远离本船或者本船正在远离来船。例如,在某一时刻读取来船距离为 3 海里,经过一段时间后距离变为 2 海里,这表明来船正在靠近,需要密切关注其动态。

  3. 分析来船速度和航向

    • 速度分析:通过观察来船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来估算来船速度。如果已知两次观测的时间间隔和来船在这段时间内距离的变化量,就可以大致计算来船的相对速度。例如,在 10 分钟内来船与本船的距离从 5 海里缩短到 3 海里,根据速度计算公式(速度 = 距离变化量 / 时间)可以估算出来船相对本船的速度。同时,结合本船的速度可以进一步判断来船的实际速度。如果本船速度已知为 10 节,来船相对本船速度估算为 8 节,且来船在本船前方靠近,那么来船的实际速度约为 18 节。

    • 航向分析:持续观察来船方位的变化来推断来船航向。如果来船方位基本保持不变,可能表示来船与本船航向相同或者平行;如果来船方位逐渐增大,可能表示来船正在向右转向;如果来船方位逐渐减小,可能表示来船正在向左转向。另外,一些先进的雷达系统还具有自动跟踪目标(TCPA/CPA)功能,可以通过对目标的一段时间的跟踪,更精确地计算来船的航向和速度,并预测最接近点(CPA)和到达最接近点的时间(TCPA),为船舶避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4. 识别目标类型和潜在危险

    • 目标类型识别:根据雷达回波的形状、大小和强度等特征来初步判断目标类型。例如,船舶的回波通常是比较规则的块状,且随着距离的接近,回波会逐渐变大变强;岛屿的回波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大面积块状;浮标的回波相对较小且比较规则。同时,结合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信息可以更准确地识别目标类型。如果雷达探测到一个目标,同时 AIS 显示该目标是一艘集装箱船,那么就可以确定目标的类型和相关信息。

    • 潜在危险判断:通过分析来船的动态以及周围目标的分布情况来判断潜在危险。如果雷达显示多艘来船正在向本船汇聚,且距离和方位变化显示有碰撞风险,这就表明存在潜在的碰撞危险。此外,当雷达探测到本船正在靠近浅滩、礁石等固定障碍物(通过回波特征和海图信息对比),或者来船处于本船的盲区内但根据其他船舶动态推断可能存在碰撞风险时,都需要高度警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航运圈资讯号
货代小哈哈
介绍
做一枚开心的小货代。
推荐航运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