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货代行业内卷的情况下,做好成本核算与控制是货代公司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以下是详细的措施: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按服务项目核算:将货代业务分解为不同的服务项目,如海运代理、空运代理、陆运代理、报关、仓储等。分别核算每个项目的成本,以便清楚地了解各项业务的盈利能力。例如,对于海运代理业务,其成本包括订舱费、文件费、码头操作费等。
按客户或客户群体核算:根据客户的重要性、业务规模或行业类型等因素对客户进行分类。核算每个客户或客户群体所产生的成本,这有助于评估客户的价值和利润贡献。例如,对于大型制造业客户,分析其货物运输、仓储等成本,与该客户带来的收入进行对比。
成本分类与明细核算
直接成本:明确与货代业务直接相关的成本,如运输费用(包括海运、空运、陆运的运费)、报关报检费用(如报关单制作费、检验检疫费)、仓储租金和设备折旧(如果有自己的仓库)等。这些成本可以直接追溯到具体的服务项目或客户。
间接成本:核算间接成本,如员工工资和福利(包括业务人员、客服人员、管理人员等)、办公场地租金、水电费、设备维护费、营销费用等。采用合理的分摊方法将间接成本分配到不同的服务项目或客户。例如,可以根据员工在各项业务中花费的工作时间来分摊工资成本。
优化运输方式选择
多式联运整合:研究不同运输方式(海运、空运、陆运)的特点和成本结构。对于长距离、大批量且对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优先考虑海运;对于高价值、时效性强的货物,空运可能更合适。通过多式联运的方式整合运输资源,例如,对于一些跨境电商货物,可以采用先陆运到港口,再海运,最后陆运到目的地的方式,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满足时效性要求。
运输路线规划:利用物流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优化运输路线。考虑货物的始发地、目的地、中间的中转点以及可能遇到的交通状况、运输政策等因素。例如,在规划陆运路线时,避开交通拥堵路段和收费较高的道路,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
运输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筛选与谈判:定期评估运输供应商(船公司、航空公司、卡车运输公司等)的服务质量和价格。选择信誉良好、价格合理的供应商进行合作。与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谈判,争取更优惠的运费率、舱位保证或其他增值服务。例如,通过签订年度合作协议,要求船公司提供一定比例的折扣或优先订舱权。
运费监控与动态调整:建立运费监控机制,实时关注市场运费波动情况。当市场运费下降时,及时与供应商协商调整价格;当运费上涨时,分析上涨原因,考虑是否有替代的运输方案。例如,利用运费指数工具,跟踪海运市场的运价变化,以便做出及时的决策。
仓库空间利用优化
空间布局调整:合理规划仓库的布局,根据货物的周转率、体积、重量等因素划分存储区域。将周转率高的货物放置在靠近出货口的位置,方便货物的进出。例如,对于电商仓库,可以将热门商品放置在容易存取的货架位置,减少货物的搬运时间和成本。
货物堆叠方式改进:研究不同货物的最佳堆叠方式,提高仓库的空间利用率。例如,对于规则形状的货物,采用紧密堆叠的方式;对于不规则形状的货物,使用特制的货架或存储设备。同时,要考虑货物的承重限制,避免损坏底层货物。
仓储运营成本管理
库存控制:实施精准的库存管理策略,如 ABC 分类法。A 类货物是价值高、周转率高的关键货物,对其进行严格的库存控制,保持较低的库存水平,减少资金占用;B 类货物适度控制库存;C 类货物可以适当增加库存,以减少采购频率。通过库存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库存水平,设置库存预警值,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
设备与人力成本控制:合理配置仓储设备(如叉车、货架等),根据仓库的业务量和货物特点选择合适的设备型号和数量,避免设备闲置或过度投资。优化仓库人员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例如,通过培训员工掌握高效的货物分拣和装卸技巧,提高工作效率。
人员结构优化
员工绩效与激励管理
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制定明确的绩效考核指标,如业务量完成情况、客户满意度、成本节约等。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奖金或调整薪酬,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例如,对于成功开发新客户或降低运输成本的员工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员工培训与发展:开展员工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货代业务知识、沟通技巧、成本控制理念等。通过员工的成长和发展,降低员工的离职率,减少人力成本中的招聘和培训成本。
办公与管理成本控制
营销成本控制
营销渠道优化:分析不同营销渠道(如参加展会、网络广告、社交媒体营销等)的效果和成本。重点投入那些回报率高的营销渠道,减少效果不佳的营销活动。例如,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社交媒体营销带来的客户线索较多且成本较低,就可以适当增加在这方面的投入。
营销活动策划:在策划营销活动时,注重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举办针对目标客户群体的小型研讨会或线上讲座,提高营销活动的精准度,避免大规模、高成本但效果不明显的营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