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期间,海员外派船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特殊防护措施,具体如下:
一、登船前的防护措施
健康检查与隔离
船员在登船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包括核酸检测、抗体检测、体温检测以及全面的身体检查等。例如,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能够有效筛选出已经感染或曾经感染病毒的船员。对于检测结果异常的船员,应禁止其登船,并及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要求船员在登船前进行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一般为 14 - 28 天不等,具体时间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和当地的防疫政策确定。隔离期间,船员要在指定的隔离场所居住,并且每天进行健康监测,确保没有感染病毒后才可登船。
疫苗接种与防疫物资准备
积极推进船员疫苗接种工作。确保船员在登船前完成规定剂次的疫苗接种,提高船员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不同的疫苗对病毒的防护效果有所差异,但总体上能够有效减少重症感染的发生率。
准备充足的防疫物资。包括医用口罩、N95 口罩、防护手套、防护服、护目镜、消毒用品(如酒精、含氯消毒剂)等。防疫物资的数量要根据航程的长短和船员人数进行合理配置。例如,对于较长航程的船舶,要确保有足够的口罩供应,每人每天至少能分配到 1 - 2 个医用口罩。
二、在船航行期间的防护措施
船舶卫生管理
加强船舶的通风系统管理。保证船舶各个舱室的通风良好,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检查通风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能够有效过滤和交换舱室内外的空气,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例如,对于人员密集的舱室,如餐厅、会议室等,增加通风次数和时长。
船舶的清洁和消毒工作至关重要。每天对船舶的公共区域(如甲板、走廊、餐厅、厨房、卫生间等)进行多次清洁和消毒。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按照一定的浓度配比(如有效氯含量为 500 - 1000mg/L)进行消毒。对于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扶手、桌椅等),要增加消毒频次。
船员个人防护
船员在船上必须严格佩戴口罩。在公共区域,如餐厅、通道等,要佩戴医用口罩;在进行可能产生飞沫或密切接触的操作(如医疗救治、隔离人员护理等)时,要佩戴 N95 口罩。同时,要正确佩戴和更换口罩,一般医用口罩每 4 - 6 小时更换一次,N95 口罩根据污染程度适时更换。
船员要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如七步洗手法)进行清洗,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 30 秒。在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体后、用餐前等情况下,必须洗手。此外,船员还应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等部位。
保持社交距离。船员在船上要尽量减少聚集活动,在公共区域活动时,相互之间保持至少 1 - 2 米的距离。例如,在餐厅就餐时,合理安排座位,增加桌椅之间的间距。
疫情监测与应急处置
建立船员健康监测制度。每天对船员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询问,记录船员的健康状况。对于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疑似症状的船员,要立即进行隔离观察,并使用船上的医疗设备(如体温计、血氧仪等)进行初步检查。
制定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在船舶上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例后的处理流程,包括隔离措施、医疗救治安排、与岸基机构的沟通协调等。例如,一旦发现确诊病例,要立即将其隔离在专门的隔离舱室,对密切接触者也进行隔离观察,并及时向船公司和港口当局报告疫情情况。
三、靠港期间的防护措施
港口作业防护
物资补给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