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稳性的基本概念
船舶稳性是指船舶在外力矩(如风浪、货物移动等)作用下偏离其平衡位置,当外力矩消除后,船舶能够自行恢复到原来平衡位置的能力。稳性分为初稳性和大倾角稳性。初稳性是指船舶小角度倾斜(一般不超过 10 - 15 度)时的稳性,主要与船舶的重心高度、浮心位置和水线面惯性矩等因素有关;大倾角稳性则是船舶在大角度倾斜时的稳性,情况较为复杂,涉及到船舶水下部分形状、货物分布等多种因素。
船舶稳性的计算方法
大倾角稳性计算比较复杂,通常采用静水力曲线和稳性交叉曲线来计算。静水力曲线可以提供船舶在不同吃水深度下的排水量、浮心位置等参数;稳性交叉曲线则用于计算船舶在大角度倾斜时的复原力臂。通过将船舶倾斜角度代入稳性交叉曲线,可以得到相应角度下的复原力臂。复原力臂与船舶排水量的乘积就是复原力矩。在大倾角稳性计算中,要考虑船舶的甲板边缘入水、货舱内液体晃动等复杂情况。
初稳性高度(GM)的计算:初稳性高度计算公式为。其中是船舶的横稳心高度,它是从龙骨(船底)到横稳心(船舶小角度倾斜时浮力作用线的交点)的垂直距离,这个值主要取决于船舶的型线设计和吃水深度,可通过船舶设计图纸或稳性资料来确定;是船舶的重心高度,它是从龙骨到船舶重心的垂直距离,计算需要考虑船舶自身结构重量分布、货物重量分布、燃油和淡水等储备品的重量和位置等诸多因素。例如,一艘船舶的米,米,那么初稳性高度米。一般来说,初稳性高度大于 0 船舶才具有初稳性,并且初稳性高度有一个合适的范围,对于大多数船舶,初稳性高度在 0.15 - 1.2 米之间较为合适。
横倾力矩与复原力矩的计算:当船舶受到横倾力矩(如风吹、货物横向移动等)作用时,会产生横倾。横倾力矩,其中是引起横倾的力(如风力),是力臂(力的作用点到船舶转动中心的垂直距离)。复原力矩,其中是船舶的排水量,是船舶的横倾角。当复原力矩大于横倾力矩时,船舶能够自行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
初稳性计算
大倾角稳性计算
保持船舶稳性的措施
保持船舶平衡状态:在航行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船舶的状态,通过调整压载水来保持船舶的平衡。压载水可以改变船舶的吃水和重心位置。例如,当船舶在一侧卸货后出现横倾时,可以通过向另一侧的压载舱注入压载水来恢复船舶的平衡。
注意气象和海况变化:在恶劣天气和海况下,船舶受到的外力矩会增大。船长和船员要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如调整航向和航速,减少船舶的横摇和纵摇幅度。同时,要确保船舶的水密性,防止海水进入货舱或其他舱室,影响船舶的稳性。例如,在遇到大风浪时,尽量使船舶顶浪或顺浪航行,避免船舶横浪航行,因为横浪航行会使船舶受到的横摇力矩增大,对稳性不利。
合理安排货物重量分布:在装货时,要按照船舶的装载计划,将货物均匀分布在船舶的货舱内。避免货物集中在船舶的一侧或一端,防止船舶产生过大的横倾或纵倾。例如,对于散货船,要使用装载机等设备将散货均匀地铺在货舱内,并进行压实和平整操作。对于集装箱船,要合理安排集装箱的堆叠位置,避免重量过于集中。
控制货物重量和重心高度:严格控制货物的装载重量,确保船舶的排水量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同时,要准确计算货物装载后的船舶重心高度。例如,在装货过程中,通过调整重货和轻货的装载顺序和位置,使船舶的重心保持在合适的高度。如果船舶重心过高,会导致稳性降低,容易发生倾斜事故。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