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副晋升二副,在船舶应急处置程序方面需要加强以下知识储备:
报警与初期应对:发现火灾后应立即发出火灾警报,通知全船人员,并向船长和机舱报告。同时,迅速关闭火灾现场附近的通风口、透气孔、门窗,切断通向火灾现场的电路、油路,设法使起火部位处于下风方向,如码头船舶还应隔断和拆开与岸上的有关连接3 。
火情侦察与评估:迅速查明火灾部位、是否有人员伤亡或被困、燃烧物品的名称、性质和数量等情况,以及火场附近有无危险品或其它燃烧物处于火灾威胁中。对火灾的规模、蔓延趋势等进行评估,以便制定合理的灭火方案3.
灭火行动:根据火源性质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如水喷淋、施放高倍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灭火剂或封舱等。对于散装危险品船舶的火灾,需采取特殊措施,如用水喷淋冷却货物区域,或者使用再液化装置使液货舱降温降压等来控制货物泄漏引起的火灾,首先考虑切断泄露气源或阻止货物溢漏,采取措施隔离燃烧物及冷却该区域来阻止火势蔓延,并使用相适应的灭火剂进行灭火3.
人员疏散与救援:确保所有人员安全是首要任务,组织船员和旅客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进行撤离,确保疏散通道畅通无阻,并为疏散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指导。同时,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转移到安全地点进行进一步治疗13.
后续处置:火灾扑灭后,要对火灾现场进行检查和清理,防止复燃。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提供准确的信息和记录,分析火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13.
紧急操作与报告:船舶临近碰撞或发生碰撞时,应立即停车,发出警报,并向船长和机舱报告,召集船员采取应急行动。值班驾驶员要做好详细记录,保存相关海图2.
损害评估与监测:船长应督促大副和轮机长查明破损部位的损坏情况,有无进水、人员伤亡、油污染情况及程度。木匠需测量各污水沟、压载舱、淡水舱液位,二管轮测量油舱液位,大副应派专人监督破损部位,并及时向船长报告监测结果,以便船长确定自救方案和判断是否需要求助外援2.
应急措施实施:当一船撞入对方船体时,船长应视情况采取慢车顶推等措施减少破洞进水,尽力操纵船舶使破洞位置处于下风侧,便于对方争取时间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若船体破损进水,应组织排水和堵漏,进水严重应设法抢滩;若碰撞引发火灾或油污染,应按火灾应变部署、船上油污应急计划行动;如发生人员受伤,应立即组织抢救2.
信息交换与协助:船舶碰撞双方应互换船名、呼号、船籍港、船舶登记编号和出发港、目的港等相关情况。若被撞船处于危险状态时,在不严重危及本船安全的情况下,应尽力提供援助,包括援助对方船员或协助被撞船舶抢滩等2.
弃船决策:若情况紧急,船长有权请求第三方援助,当碰撞损害严重,确实无力抢救时,船长应宣布弃船求生2.
信息收集与报告:了解和收集遇险船舶的基本资料和遇险情况,包括船员人数、船舶装载情况、是否有危险货物、搁浅原因、搁浅部位及船首向、搁浅前后的吃水变化等,并及时向海事部门通报船舶搁浅情况4.
船舶检查与评估:检查搁浅部位及受损情况,测量各压载水舱、货舱、燃油舱和空舱等舱室的情况并详细记录,分析水线下船体受损情况,同时测量船舶周围水深及吃水变化,掌握搁浅水域河床底质及坡度情况,评估船舶的强度及稳性,判断船舶是否有断裂或倾覆的可能4.
应急措施采取:按内河避碰规则规定悬挂船舶搁浅的号灯或号型,引起来往船舶的注意。利用船锚、抛货及调整油水控制船身平衡,如船舶因风浪引起拍底应考虑在大舱内注水稳固船身,并制定脱浅方案,可采取自然脱浅、自力脱浅、移载脱浅、卸载脱浅、拖带脱浅等方法进行脱浅自救4.
险情控制与防护:有舱室舱破损时,应加大堵漏、排水力度及受损部位邻近舱壁的加固力度,尽可能延长船舶下沉的时间,减小搁浅支撑力。同时,要防止因水位回落或河床泥沙淤积导致险情恶化,若船舶短时间内不能脱浅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礅底、向岸漂移和打横等使搁浅进一步恶化4.
人员安全保障:严密监视事故水域水位和船舶浮态的变化,适时组织人员撤离,及时提醒船长实施弃船。救助人员在对搁浅并有可能翻沉或断裂沉没危险的船舶进行救助时,切忌盲目进入舱室,采取堵漏或其他措施前应对当时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充分考虑自身安全4.
发现与报警:一旦发现人员落水,应立即大声呼喊并抛出救生圈等救生设备,同时向驾驶台报告落水者的位置、大致方向和当时的海况等信息。
船舶操纵:驾驶台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改变航向、降低航速等,使船舶尽快靠近落水者。同时,要注意避免螺旋桨对落水者造成伤害。
救援行动:组织船员做好救援准备,如放下救生艇、救助艇等,派遣熟悉水性和救援技能的船员进行救援。在救援过程中,要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医疗急救:将落水者救起后,应立即进行医疗急救,如进行心肺复苏、保暖、处理伤口等,根据落水者的身体状况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弃船决策:当船舶面临严重危险,如火灾无法控制、船舶沉没不可避免等情况时,船长经综合评估后做出弃船决定,并下达弃船命令。
准备工作:船员应迅速穿好救生衣,携带必要的求生设备和重要文件、资料等,到指定的集合地点集合。同时,要确保救生艇、救生筏等救生设备处于良好状态,能够正常使用。
人员撤离:按照预定的弃船程序和疏散路线,有秩序地组织船员和旅客撤离船舶。在撤离过程中,要照顾好老弱病残等特殊人员,确保所有人员都能安全登上救生艇、救生筏或其他救生设备。
救生设备操作:船员要熟练掌握救生艇、救生筏的操作方法,如如何启动发动机、如何操纵救生艇等,确保在海上能够生存和等待救援。
应急通信与求救:在弃船后,要利用救生艇、救生筏上的应急通信设备,如无线电示位标、卫星电话等,向附近的船舶、海岸电台等发出求救信号,报告自己的位置和情况,以便及时获得救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