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手长晋升三副,在航海仪器操作考核方面涉及多种重要仪器:
操作功能考核:
开关机操作,包括正确的启动顺序和预热设置,这是基本要求,因为错误的开机顺序可能会损坏仪器。例如,需要先接通电源,等待仪器自检完成后再进行其他操作。
量程(Range)的调整,根据船舶航行环境和目标距离选择合适的量程。在近岸航行时可能选择较小量程,如 3 - 6 海里,用于观察近距离的障碍物和其他船舶;在开阔海域则可能使用 12 - 24 海里或更大的量程来探测远距离目标。
增益(Gain)和亮度(Brightness)的调节,增益用于控制雷达回波的强度,亮度则是调整显示屏的明亮程度。要学会根据不同的天气和海况(如晴天、雾天、雨天)进行适当调节,以获得清晰的目标回波图像。
目标跟踪(Target Tracking)功能,包括手动和自动跟踪目标。手动跟踪要求能够准确地在雷达屏幕上选定目标,并持续跟踪其运动轨迹;自动跟踪则需要熟悉仪器的自动跟踪算法设置,正确设置跟踪参数,如跟踪门限、跟踪周期等。
性能测试考核:
基本操作考核:
系统的启动与初始化,包括正确加载电子海图数据,检查数据的更新情况和完整性。例如,要确保船舶所在区域的海图是最新版本,避免因海图过时而导致航行安全隐患。
海图显示模式的调整,如标准显示、简单显示、真北向上显示、船首向上显示等模式的切换,并且能够理解不同显示模式在航海应用中的优缺点。在实际航行中,船首向上显示模式更符合船员的视觉习惯,而真北向上显示模式则便于与纸质海图对照和进行航线规划。
比例尺(Scale)的调整,根据航行阶段(如大洋航行、沿岸航行、进出港)选择合适的比例尺,以获取足够详细的海图信息。在进出港时需要使用较大比例尺的海图,以便精确地导航船舶。
高级功能考核:
航线设计(Route Planning),包括在电子海图上准确地绘制计划航线,设置转向点(Waypoint)的位置、航向(Course)和航程(Distance)等参数。还要能够对已设计的航线进行检查、修改和优化,例如考虑风流对船舶的影响,调整转向点的位置。
航行监控(Navigation Monitoring)功能,能够实时监测船舶的位置、航向、航速等参数与计划航线的偏差,当船舶偏离航线超过设定的安全限度时,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纠正措施。
信息查询功能,熟练使用 ECDIS 查询海图上各种航海信息,如灯塔的灯光特征、水深、碍航物的位置和性质、潮汐信息等,并且能够将这些信息与其他航海资料相互印证。
操作功能考核:
开机与初始化设置,正确输入船舶初始位置、时间等参数,确保 GPS 接收机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有些 GPS 设备还需要设置坐标系、数据格式等信息。
定位模式的选择,如单点定位(Single - Point Positioning)和差分定位(Differential Positioning)。差分定位能够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需要了解如何接收和使用差分信号,例如通过接收沿海的差分基站信号或卫星差分信号来提高定位精度。
显示信息的解读,能够准确读取 GPS 接收机显示的位置信息(经度、纬度)、速度信息、航向信息等,并将这些信息应用于航海实践,如在海图上标注船舶位置、计算预计到达时间(ETA)等。
精度测试考核:
操作功能考核:
系统的开启与关闭,了解 AIS 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正确开启和关闭设备,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影响船舶的识别和通信功能。
船舶静态信息(如船名、呼号、船舶类型、船长、船宽等)和动态信息(如位置、航向、航速、航行状态等)的设置和更新,确保 AIS 向外发送的信息准确无误。
目标船舶信息的查询和显示,能够在 AIS 设备的显示屏上查询附近船舶的 AIS 信息,包括目标船舶的身份识别信息、运动状态信息和航行计划信息等,并且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判断潜在的碰撞危险。
功能应用考核:
与避碰规则相结合,利用 AIS 信息辅助船舶避碰决策。例如,当发现有船舶与本船存在碰撞危险时,通过 AIS 获取对方船舶的动态信息和航行意图,结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COLREGs),及时采取正确的避让措施。
与雷达等其他设备配合使用,实现对海上交通态势的综合监控。AIS 和雷达各有优缺点,AIS 能够提供船舶的详细信息但存在信号覆盖范围和信息准确性问题,雷达则能够直接探测目标但对目标身份识别有限,需要学会将两者结合使用,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