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
离子式烟雾探测器利用放射性元素使空气电离,当烟雾进入时,烟雾粒子会吸附离子,改变电离电流,从而触发警报。光电式烟雾探测器则是通过光源和光敏元件,当有烟雾时,烟雾粒子会使光线散射,使光敏元件接收到光信号而报警。
一般安装在船舶的居住舱室、走廊、控制室等人员经常活动和有电气设备的区域。例如,在船员居住舱室的天花板中央位置安装,能够及时探测到因电线短路、生活用火等引发的烟雾。
布置要点:
探测器之间的间距要合理,根据探测器的灵敏度和舱室空间大小确定。在普通居住舱室,相邻探测器的间距通常不超过 10 - 12 米,以确保能有效探测到整个舱室空间内的烟雾。同时,探测器要避免安装在通风口附近,因为通风会影响烟雾的聚集和探测效果。
主要有感光式、感热式和紫外线式等类型。感光式火焰探测器能够感应火焰燃烧时发出的可见光,感热式火焰探测器则是对火焰产生的热量变化作出反应,紫外线式火焰探测器可检测火焰产生的紫外线辐射。
适用于船舶的机器处所,如主机舱、辅机舱等容易发生燃油泄漏和火灾的区域。这些区域火灾往往发展迅速,火焰探测器能够快速发现火焰并报警。
安装位置要能够直接 “看到” 可能发生火灾的设备和区域。在主机舱内,火焰探测器应安装在能够监测到主机、燃油管路等关键设备的位置,距离被监测设备一般不超过 15 - 20 米。并且要避免被障碍物遮挡视线,保证对火焰的有效探测。
有定温式和差温式两种。定温式热探测器在温度达到设定值(如 70℃或 80℃)时触发报警,差温式热探测器则是在温度上升速率超过设定值时报警。
常用于货物舱、干货储存舱等相对封闭的空间。当货物自燃或者周围环境温度异常升高时,热探测器能够及时发出警报。
在货物舱内,热探测器应安装在货物堆上方和周围,安装高度根据货物的堆放高度而定,一般距离货物顶部 0.5 - 1 米左右。并且要均匀分布,保证能覆盖整个舱室空间,相邻热探测器的间距不超过 10 米。
设备组成与原理:
主要包括消防泵、消防水管、消防栓和水枪等。消防泵将海水或淡水加压输送到消防水管,通过消防栓和水枪喷出灭火。水灭火是通过冷却作用,将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来灭火。
适用于船舶的大部分区域,如甲板、居住舱室、货物舱等。在船舶甲板上,水灭火系统可以用来扑灭初期火灾,如因装卸货物引发的火灾。
消防栓应均匀分布在船舶各处,在主甲板上,消防栓的间距一般不超过 30 米。消防水管要能够覆盖所有需要保护的区域,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压能力。水枪的类型(如直流式、喷雾式)要根据不同的灭火场景选择,在居住舱室等人员活动区域可以配备喷雾式水枪,以减少对人员的冲击。
由二氧化碳储存容器、瓶头阀、管道、喷嘴等组成。当发生火灾时,二氧化碳以液态形式储存,释放后迅速汽化,吸收大量的热,并且二氧化碳能够排挤氧气,使燃烧区域的氧气浓度降低到灭火浓度(一般低于 15%),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主要用于船舶的机器处所和货油泵舱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封闭空间。在机器舱内,大量的燃油设备一旦起火,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可以有效灭火,同时避免水渍对设备的损坏。
二氧化碳储存容器应存放在安全、易于操作的位置,一般设置在被保护舱室附近的专用储存室。管道要保证二氧化碳能够均匀地喷射到整个被保护空间,喷嘴的布置要根据舱室的形状和设备分布情况确定。在机器舱内,喷嘴应安装在主机、辅机等主要设备的上方和周围,保证二氧化碳能有效覆盖这些设备。
有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和化学泡沫灭火系统。以空气泡沫灭火系统为例,它主要由泡沫液储罐、泡沫比例混合器、泡沫产生器和泡沫喷头等组成。泡沫液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通过空气发泡形成泡沫,泡沫覆盖在燃烧液体表面,起到隔离氧气和冷却的作用。
适用于船舶的油船、化学品船的货油舱和燃油储存舱等区域,用于扑灭油类火灾。当油舱发生火灾时,泡沫可以有效地覆盖油面,阻止火势蔓延。
在油船的货油舱内,泡沫产生器要安装在舱壁上合适的位置,一般在舱顶下方 1 - 1.5 米处,并且要保证泡沫能够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油面。泡沫管道要采取防腐措施,因为泡沫液和海水可能会对管道产生腐蚀。同时,要设置足够数量的泡沫喷头,确保能够快速有效地覆盖整个油舱面积。
主要由干粉储存容器、驱动气体瓶组、输粉管道和喷头等组成。干粉灭火剂通过驱动气体输送到喷头,喷向燃烧区域。干粉能够中断燃烧的链式反应,从而灭火。
常用于船舶的厨房、油漆间等容易发生固体火灾或易燃液体火灾的小空间。在厨房中,当烹饪设备或食用油起火时,干粉灭火系统可以快速灭火。
在厨房内,干粉灭火器应安装在靠近炉灶等火灾隐患较大的位置,一般距离炉灶不超过 2 - 3 米。喷头要对准可能发生火灾的区域,如炉灶上方和周围。干粉储存容器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干粉的质量和驱动气体的压力正常。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