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装前的准备工作
结构完整性检查:在进行上层建筑整体吊装之前,需要确保其本身结构完整。要对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如舱室壁板、甲板等进行详细检查,确认焊接质量、构件连接牢固程度等符合要求。例如,检查焊缝是否有裂纹、气孔等缺陷,使用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对关键焊缝进行检测。同时,还要核对各个构件的尺寸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偏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安装标记与定位基准确定:为了准确地进行吊装和定位,需要在上层建筑和船舶主体上设置清晰的安装标记和定位基准。在设计阶段就应规划好这些标记的位置,通常会在下层建筑的顶部甲板和上层建筑的底部甲板边缘设置多个定位标记点。这些标记可以是中心线标记、肋骨位置标记等,使用高精度的测量工具(如全站仪)进行标记的放样,确保标记的准确性。同时,还要确定上层建筑的水平基准和高度基准,为吊装后的定位提供精确的参照。
吊具选型与检查:根据上层建筑的重量、尺寸和形状选择合适的吊具。对于大型船舶的上层建筑,可能需要使用多台起重机联合吊装,此时要选择高强度的钢丝绳、合适的吊钩和吊架等吊具。在吊装前,对吊具进行严格检查,包括检查吊具的承载能力是否符合要求、钢丝绳是否有磨损或断丝现象、吊钩的安全闭锁装置是否正常等。例如,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一般不应低于 6 - 8 倍,检查时要仔细查看钢丝绳的表面磨损情况,若磨损超过规定限度,必须更换。
整体吊装过程
起吊操作:在起吊时,要确保各台起重机同步动作。通过信号指挥人员(如使用对讲机、旗语等方式)协调起重机的起升速度和高度,避免上层建筑因受力不均而发生倾斜或扭曲。起吊速度要适中,一般根据上层建筑的重量和起重机的性能来确定,例如,对于较重的上层建筑,起吊速度可能控制在每分钟 0.5 - 1 米左右。在起吊过程中,利用安装在起重机上的张力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吊索的张力,确保各吊索受力均匀。
空中姿态调整:上层建筑在吊运过程中,可能会因为风载荷、起吊速度差异等因素而出现姿态变化。需要通过调整起重机的吊臂角度、吊索长度等方式来纠正其姿态。例如,当上层建筑出现轻微倾斜时,可以适当缩短倾斜一侧的吊索长度或者调整相应起重机吊臂的角度来使其恢复水平。同时,利用安装在建筑上的倾斜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其姿态,确保上层建筑在吊运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姿态,便于后续的定位安装。
定位安装
粗定位:当上层建筑吊运到船舶主体上方接近安装位置时,首先进行粗定位。根据之前确定的定位标记,使上层建筑的中心线与船舶主体的中心线初步对齐,同时将上层建筑的肋骨位置与船舶主体的相应肋骨位置大致对应。此时可以利用安装在建筑和船舶主体上的定位销等辅助工具,帮助初步固定上层建筑的位置,使其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大致就位。
精确定位:在粗定位的基础上,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如激光测距仪、电子水准仪等)进行精确定位。测量上层建筑各个角点与船舶主体上相应位置的距离、高度差等参数,根据测量结果,通过微调起重机的位置和高度或者使用千斤顶等辅助工具对上层建筑进行精确调整。例如,通过电子水准仪测量上层建筑甲板边缘与船舶主体甲板的高度差,精确到毫米级,然后通过调整千斤顶使高度差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要确保上层建筑与船舶主体之间的连接接口完全对齐,为后续的连接工作做好准备。
连接固定:在定位准确后,进行上层建筑与船舶主体的连接固定。连接方式主要有焊接和螺栓连接。对于焊接连接,要按照焊接工艺规范进行操作,确保焊缝质量。例如,在焊接前对接口处进行清洁和预热处理,采用合适的焊接参数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进行无损检测。对于螺栓连接,要确保螺栓的规格、预紧力等符合设计要求,使用扭矩扳手等工具按照规定的扭矩值拧紧螺栓,使上层建筑与船舶主体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