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航运圈--航运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航运圈资讯  >  外贸资讯  >  进口原材料的采购渠道拓展与质量把控要点是什么?
进口原材料的采购渠道拓展与质量把控要点是什么?
2024年12月10日 21:30   浏览:2   来源:货代小哈哈

一、进口原材料采购渠道拓展要点

(一)利用线上平台


  1. B2B 跨境电商平台

    • 国际知名的 B2B 跨境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国际站、环球资源网等,是拓展采购渠道的重要途径。这些平台汇聚了全球众多的供应商,涵盖各种原材料品类。

    • 在平台上,企业可以通过搜索功能,按照原材料名称、产地、供应商等级等多种条件筛选出符合需求的潜在供应商。同时,平台通常提供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包括公司简介、生产能力、交易记录、客户评价等,方便企业初步评估供应商的可靠性。

    • 企业还可以利用平台的询盘功能,向多个供应商同时发送采购需求,询问产品详情、价格、最小起订量、交货期等信息,从而快速获取大量供应商的反馈,比较不同供应商的优势。

  2. 行业专业网站和论坛

    • 每个行业几乎都有自己的专业网站和论坛,如化工行业的 “盖德化工网”。这些网站和论坛聚集了行业内的企业、专家和从业者。

    • 企业可以在上面发布采购需求信息,吸引潜在供应商主动联系。同时,通过浏览这些网站上的行业资讯、供应商推荐、产品评测等内容,能够发现一些新的、尚未被广泛关注的优质供应商。

    • 参与论坛讨论,与其他企业交流采购经验,也可能获得关于供应商的一手信息,比如某些供应商在产品质量、交货期方面的实际表现等。

(二)参加国际展会


  1. 行业展会

    • 参加国际行业展会是拓展采购渠道的有效方式。例如,在纺织原材料领域,有法国巴黎国际面料展(Première Vision Paris);在电子原材料领域,有德国慕尼黑电子展(electronica)。

    • 在展会上,企业能够直接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材料供应商,现场查看样品,了解产品的实际质量、性能、新的技术应用等情况。与供应商面对面交流,可以深入询问产品细节、生产工艺、企业规模、质量控制体系等问题。

    • 展会还提供了一个比较不同供应商产品的平台。企业可以同时收集多家供应商的资料和样品,进行直观的对比分析,包括产品价格、质量、外观、包装等多个维度,从而筛选出最符合自身需求的供应商。

  2. 采购洽谈会

    • 一些专门的国际采购洽谈会,如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的进口展区,为企业提供了集中采购洽谈的机会。这些洽谈会通常会组织供应商和采购商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洽谈活动。

    • 企业可以提前准备好采购清单和要求,在洽谈会上高效地与众多供应商沟通,寻找新的合作机会。并且,洽谈会组织者一般会对参会供应商进行一定的资质审核,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供应商的质量。

(三)建立国际商务关系网络


  1. 与贸易商和代理商合作

    • 贸易商和代理商在国际原材料市场中起着桥梁的作用。他们通常拥有广泛的供应商资源和市场信息。与有良好信誉的贸易商和代理商合作,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采购渠道。

    • 贸易商和代理商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利用自己的渠道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并协助企业完成采购流程,包括商务谈判、合同签订、物流安排等环节。他们还能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如市场价格走势分析、供应商信誉评估等。

  2. 与行业协会和商会联络

    • 各国的行业协会和商会是企业拓展采购渠道的重要资源。例如,美国化学理事会(ACC)、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等。这些组织掌握着大量会员企业(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的信息。

    • 企业可以通过加入相关的国际行业协会或商会,参加其组织的活动,如行业研讨会、会员交流活动等,与供应商建立联系。协会和商会还可以提供行业报告、供应商推荐等服务,帮助企业挖掘潜在的采购渠道。

二、进口原材料质量把控要点

(一)供应商筛选环节


  1. 资质审核

    • 首先要审核供应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等基本资质文件,确保供应商是合法经营的实体。对于一些特殊行业的原材料,如医药、食品、危险化学品等,还需要审核其特定的行业资质证书,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HACCP)、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等。

    • 查看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认证,如 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认证的供应商通常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验等环节有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能够提供质量相对稳定的产品。

  2. 供应商信誉评估

    • 调查供应商的商业信誉,可以通过查看客户评价、信用报告等方式进行。在 B2B 平台上的客户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了解其他采购商对该供应商在产品质量、交货期、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反馈。

    • 向供应商索取以往的交易记录和合作伙伴名单,联系部分合作伙伴,询问供应商在长期合作中的质量表现情况。例如,是否出现过质量事故、如何处理质量问题等。

(二)样品检测阶段


  1. 索取样品

    • 要求供应商提供足够数量的样品,以便进行全面的检测。对于不同类型的原材料,样品数量要求不同。例如,对于化工原料,可能需要一定量用于化学分析;对于纺织原料,需要足够的样品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和染色试验等。

    • 在索取样品时,明确要求供应商提供的样品应与实际批量供货的产品质量一致,包括产品规格、等级、成分等方面。

  2. 实验室检测

    • 将样品送到专业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检测,实验室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检测能力,如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实验室。检测项目根据原材料的性质和用途而定。

    • 例如,对于金属原材料,检测项目可能包括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如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等)、金相组织分析等;对于食品原材料,检测项目包括微生物检测、营养成分分析、农药残留检测等。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样品是否符合企业的质量标准。

(三)批量采购阶段


  1. 签订质量条款明确的合同

    • 在采购合同中,详细规定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包括产品规格、性能指标、检验方法、合格判定标准等内容。质量标准可以参考国际标准(如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企业自身的特殊要求。

    • 明确质量责任,规定如果原材料出现质量问题,供应商应承担的责任,如退换货、赔偿损失等。同时,还应规定在产品交付后,企业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的期限和方式。

  2. 装货前检验(Pre - shipment Inspection,PSI)

    • 在原材料装货前,安排专业的检验人员或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到供应商的仓库或工厂进行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核对产品数量、规格、外观质量等基本情况,同时按照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抽取一定比例的产品进行检测。

    • 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要求供应商整改或更换产品,避免有质量问题的原材料发货。装货前检验可以有效降低因原材料质量问题导致的后续风险。

  3. 到货后检验

    • 原材料到货后,企业要按照合同规定的检验方法和期限进行检验。可以在企业内部实验室进行检验,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

    • 检验结果如发现质量不符合合同要求,及时与供应商沟通,按照合同规定的质量责任条款处理。同时,对质量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分析原因,如是否是供应商生产过程失控、运输过程损坏等,以便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航运圈资讯号
货代小哈哈
介绍
做一枚开心的小货代。
推荐航运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