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力量引起的不可抗力
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可能阻断货物运输的公路。比如,一条连接山区工厂和港口的主要公路因山体滑坡而无法通行,致使货物不能按时运到港口装船,这就构成了不可抗力。
长时间的干旱可能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对于从事农产品出口的企业,如果因为严重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无法履行合同规定的交货数量,也可以依据不可抗力条款免责。
异常寒冷或炎热的天气也可能对货物产生影响。例如,一些对温度敏感的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如果遇到极端温度天气,可能会发生变质,而这种天气情况如果符合不可抗力的定义,就可以成为免责的理由。
地震是最典型的一种情况。例如,在一个出口建筑材料的外贸合同中,如果卖方所在的生产基地遭受了强烈地震,厂房倒塌,生产设备损坏,导致无法生产和按时交付货物,这种地震灾害就属于不可抗力。
洪水也经常会影响贸易活动。像在一些靠近河流的工厂区,当洪水来袭,仓库被淹,货物受损或者运输道路被冲毁,使得货物无法正常运输,也符合不可抗力的范畴。
飓风、台风和龙卷风等强风暴天气同样可能导致贸易受阻。例如,港口设施遭到破坏,船舶无法停靠和装卸货物,或者货物在运输途中因风暴受损,这些情况都可以被视为不可抗力。
自然灾害:
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情况:
社会事件导致的不可抗力
全球性的传染病疫情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情况。如新冠疫情期间,各国边境封锁、工厂停工、物流受阻等情况非常普遍。对于外贸合同来说,由于疫情导致工厂无法开工生产货物,或者港口加强防疫措施导致货物无法及时装卸和运输,都可以作为不可抗力因素。
区域性的公共卫生危机,如局部地区爆发的严重传染病、食品安全事件等,也可能影响相关货物的生产和运输。例如,某食品出口地区爆发了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当地政府责令食品工厂停产整顿,这就使得该工厂无法履行出口合同,这种情况可以构成不可抗力。
政府颁布的进出口禁令是典型的不可抗力情况。例如,为了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政府突然禁止某种稀有木材的出口,那么已经签订了这种木材出口合同的企业就可以依据不可抗力条款免责。
政府实行的贸易管制措施也可能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比如,政府对某种特定商品实施配额制度,而出口企业的配额已经用完,无法再出口货物,这种情况可以被认定为不可抗力。
国家的征收、征用也会影响贸易。例如,政府为了公共利益征用了企业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土地或设备,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生产,这属于不可抗力的范围。
在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情况下,货物运输的海上航线可能会被封锁。比如,在某场局部战争中,交战国对对方的港口实施封锁,导致货物无法正常出港或进港,这对于涉及该港口贸易的合同来说就是不可抗力。
国内的武装冲突也可能影响贸易。例如,在一些政局不稳定的国家,武装叛乱导致工厂停工,货物无法生产,或者运输货物的火车、卡车遭到袭击,货物被抢劫或损坏,这些情况都可以作为不可抗力的因素。
战争和武装冲突:
政府行为:
公共卫生事件:
其他不可预见、不可避免和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
港口工人罢工是外贸运输中常见的问题。如果港口工人进行长时间的罢工,导致货物无法装卸和运输,对于合同双方来说,这种罢工情况就可以作为不可抗力因素。
工厂工人罢工也可能影响生产。例如,汽车零部件工厂的工人罢工,导致汽车组装厂无法按时获得零部件进行生产,进而影响汽车出口合同的履行,这种情况也可以被认定为不可抗力。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故障可能影响跨境电商的贸易活动。例如,在进行线上交易和电子文件传输的过程中,由于服务器长时间瘫痪,无法完成合同签订、支付结算或者发货通知等操作,这种情况如果无法预见和避免,就可以被视为不可抗力。
大型物流设施的技术故障也可能导致贸易问题。比如,港口的起重机出现故障,无法正常装卸集装箱,而这种故障是由于不可预见的技术原因造成的,并且无法在短时间内修复,那么就可以构成不可抗力。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