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航运圈--航运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航运圈资讯  >  船员资讯  >  航运业的绿色发展与船员环保意识培养
航运业的绿色发展与船员环保意识培养
2024年12月09日 15:27   浏览:16   来源:货代小哈哈

摘要: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航运业作为重要的运输方式也面临着绿色转型的迫切需求。本文深入探讨了航运业绿色发展的背景与现状,分析了船员环保意识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培养船员环保意识的有效策略,包括加强环保教育与培训、建立完善的环保制度与激励机制、营造船上环保文化氛围等,旨在促进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其对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引言


航运业在全球贸易与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承担着约 90% 的世界贸易运输任务。然而,船舶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放、污水排放、垃圾丢弃以及噪声污染等问题,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航运业正积极寻求绿色发展路径,而船员作为船舶运营的直接参与者,其环保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船舶的环保行为和航运业的绿色转型成效。因此,培养船员的环保意识已成为航运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二、航运业绿色发展的背景与现状

(一)国际法规与政策推动


近年来,国际海事组织(IMO)等国际机构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法规与政策,旨在限制船舶的污染排放,促进航运业的绿色发展。例如,IMO 的硫排放限制法规要求船舶在特定海域使用低硫燃油或安装尾气脱硫装置,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规则对不同类型船舶的氮氧化物排放设定了严格的限值,并逐步收紧标准;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和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则强制要求船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法规的实施促使航运企业和船舶不得不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进行技术升级与改造,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二)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


为了实现航运业的绿色转型,船舶绿色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快速发展。一方面,新型清洁能源在船舶上的应用逐渐增多,如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舶、氢燃料电池船舶以及太阳能、风能辅助动力船舶等。这些清洁能源船舶在运营过程中能够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另一方面,船舶节能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例如优化船舶线型设计、采用高效螺旋桨、安装智能船舶能源管理系统等,通过提高船舶的航行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间接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此外,船舶污染治理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如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设备以及废气净化装置等,能够更有效地处理船舶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染物。

(三)航运业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


尽管航运业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绿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成本较高,对于一些中小航运企业来说,资金压力较大,可能会限制其绿色转型的步伐。其次,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供应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如 LNG 加气站、氢燃料加注站等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较为有限,这给清洁能源船舶的推广带来了不便。此外,船员对新型绿色技术和设备的操作技能与维护经验相对不足,需要加强培训与能力建设。最后,航运业的绿色发展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协同合作与统一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环保法规执行力度、技术规范等方面存在差异,可能会导致航运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影响行业整体的绿色发展进程。

三、船员环保意识在航运业绿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一)船舶环保操作的直接执行者


船员在船舶日常运营中负责各种设备的操作与维护,他们的环保意识直接决定了船舶是否能够按照环保法规和企业要求进行规范的环保操作。例如,在燃油切换方面,船员需要准确掌握船舶进入硫排放控制区的时间,并及时将燃油切换为低硫燃油或启动尾气脱硫装置,以确保船舶的硫排放符合规定。在污水处理方面,船员要熟悉污水处理系统的操作规程,正确处理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避免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污水直接排入海洋。在垃圾处理上,船员应按照规定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存储和处理,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与普通垃圾分开处理,并在合适的港口进行合法的垃圾排放。如果船员缺乏环保意识,可能会出现违规操作,导致船舶污染排放超标,对海洋环境造成损害。

(二)船舶环保管理的参与者


船员不仅是船舶环保操作的执行者,也是船舶环保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在船舶日常管理中,船员可以通过加强设备巡检、及时发现并报告设备故障和环保隐患,协助船舶管理人员制定和实施环保措施。例如,船员在巡检过程中发现船舶燃油系统存在泄漏风险,应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防止燃油泄漏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此外,船员还可以参与船舶能效管理计划的实施,通过优化船舶航行操作、合理调整船舶设备运行参数等方式,提高船舶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船员的积极参与和主动管理对于提升船舶整体环保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环保文化传播的推动者


船员在不同的港口和船舶之间流动,他们可以将环保意识和环保文化传播到整个航运行业。在船舶靠港期间,船员与港口工作人员、其他船舶船员以及当地社区居民的交流互动中,可以分享船舶环保经验和做法,宣传环保理念,促进环保文化在航运界的传播与交流。例如,一艘积极推行环保措施的船舶,其船员可以向其他船舶介绍新型环保设备的使用效果、分享节能减排的操作技巧,带动更多船舶提高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业环保氛围。同时,船员在与家人、朋友的沟通中,也可以传播航运业的环保信息,提高社会公众对航运环保问题的关注度和认知度,推动全社会形成支持航运业绿色发展的共识。

四、船员环保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加强环保教育与培训


  1. 航海院校应将环保课程纳入船员培训体系的核心课程。在课程内容方面,不仅要涵盖国际国内环保法规、船舶污染防治技术等基础知识,还要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让学员深刻认识到船舶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危害以及遵守环保法规的重要性。例如,通过分析重大船舶污染事故案例,如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漏油事故,讲解事故原因、后果以及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造成的长期影响,使学员从中吸取教训,增强环保责任感。

  2. 航运企业应定期组织船员参加环保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应根据船舶类型、航线特点以及最新的环保法规要求进行定制。对于从事特定货物运输(如化学品运输、油轮运输)的船员,要加强相关货物污染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理的培训;对于航行于特定海域(如极地海域、沿海敏感海域)的船员,要重点培训极地规则、沿海海域环保特殊要求等内容。培训方式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课程方便船员随时随地学习环保知识,线下则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演示、模拟操作等方式,提高船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例如,组织船员在模拟船舶上进行污水处理系统的实际操作培训,让船员亲身体验设备的运行流程和操作要点,掌握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二)建立完善的环保制度与激励机制


  1. 航运企业应建立健全船舶环保管理制度,明确船员在船舶环保操作与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制度内容应包括燃油管理、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船舶能效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详细规定,如燃油的采购、储存、使用记录要求,污水处理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检测标准,垃圾分类收集与存储的规范等。同时,要建立环保监督与考核机制,定期对船舶的环保工作进行检查与评估,将船员的环保绩效与薪酬待遇、晋升机会等挂钩。例如,设立环保奖金制度,对于在船舶环保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船员给予额外的奖励;对于违反环保制度导致污染事故的船员,要进行严肃的处罚,包括经济处罚、暂停职务甚至解除劳动合同等,以增强船员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

  2. 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应建立航运业环保信用评价体系,对航运企业和船舶的环保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向社会公开评价结果。对于环保信用良好的企业和船舶,可以给予政策优惠、优先安排港口作业等激励措施;对于环保信用较差的企业和船舶,要加强监管力度,限制其业务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引导航运企业和船员积极主动地提高环保水平,形成良好的行业环保竞争环境。

(三)营造船上环保文化氛围


  1. 船舶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带头遵守环保制度,积极推动船上环保文化建设。船长可以在船舶会议上强调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将环保理念融入到船舶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在船舶启航前的会议上,提醒船员注意航行过程中的环保事项,如合理调整航速以降低油耗、及时关闭不必要的设备以节约能源等;在船舶靠港后,组织船员对船舶环保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分享环保经验与教训。

  2. 开展形式多样的船上环保活动,提高船员的环保参与度。可以设立环保宣传周或环保主题月活动,在活动期间,通过举办环保知识竞赛、环保主题演讲比赛、环保创意征集等活动,激发船员学习环保知识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例如,组织船员开展环保创意征集活动,鼓励船员提出关于船舶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的创新想法和建议,并对优秀创意给予奖励,将其应用到船舶实际运营中。此外,还可以在船舶上张贴环保标语、海报,设置环保宣传栏,定期更新环保信息和环保先进事迹,营造浓厚的环保文化氛围,使船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环保意识。

五、结论


航运业的绿色发展是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船员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通过加强环保教育与培训、建立完善的环保制度与激励机制以及营造船上环保文化氛围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船员的环保意识,促使船员在船舶运营过程中积极践行环保行为,推动航运业的绿色转型。然而,船员环保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航海院校、航运企业、行业协会以及政府部门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与协同合作。只有形成全社会关注和支持航运业绿色发展的良好局面,才能实现航运业与海洋环境的和谐共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清洁、美丽的海洋家园。


航运圈资讯号
货代小哈哈
介绍
做一枚开心的小货代。
推荐航运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