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品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在航空运输中,危险品是指能对健康、安全、财产或环境构成危险,并在国际民航组织(ICAO)所颁布的《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TI)和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发布的《中国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中列出的物品或物质。
分类:危险品分为九大类,包括爆炸品(第 1 类),如炸药、雷管;气体(第 2 类),如压缩氧气、液化石油气;易燃液体(第 3 类),如汽油、酒精;易燃固体、自燃物质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第 4 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 5 类);毒性物质和传染性物质(第 6 类);放射性物质(第 7 类);腐蚀性物质(第 8 类),如硫酸、氢氧化钠;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第 9 类),如干冰、石棉。
运输环境要求
飞机的货舱要根据所运危险品的类别进行适当的改装或配置。例如,运输腐蚀性物质的货舱需要有防腐蚀的内衬材料,运输放射性物质的飞机需要安装辐射屏蔽装置。
飞机上要配备足够的灭火设备和应急逃生设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品事故。同时,飞机的通风系统要能够有效防止有害气体在机舱内积聚。
起运机场和目的机场都需要具备专门的危险品存储区域。这些区域要远离普通货物仓库、旅客候机区和飞机跑道等区域,以防止可能发生的危险。例如,存储易燃液体的仓库要采用防火、防爆的建筑材料,并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避免可燃气体积聚。
机场应配备危险品应急处理设施,如灭火设备、泄漏处理工具、洗消设施等。对于处理放射性物质泄漏等特殊情况,还需要有专门的辐射监测和防护设备。
机场设施:
飞机要求:
包装要求
危险品包装上必须有清晰、准确的标识。标识内容包括危险品的类别、名称、联合国编号、包装等级等重要信息。例如,一个装有易燃液体的包装上会标明 “易燃液体 - 汽油,UN1203,包装等级 II” 等字样,以便在运输过程中相关人员能够快速识别危险品的性质和危险程度。
包装材料必须与危险品的性质相适应。对于易燃液体,通常使用金属或塑料制成的密封容器,以防止液体泄漏和挥发。例如,汽油一般使用专门的金属油罐进行包装。对于腐蚀性物质,包装材料要具有抗腐蚀性能,如使用玻璃、陶瓷或特殊塑料容器,并配有密封良好的盖子。
包装材料还需要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运输过程中的压力、震动和冲击。例如,爆炸品的包装通常采用多层坚固的材料,如木质外壳内加金属内胆,以防止爆炸物在运输过程中意外引爆。
包装材料:
包装标识:
文件要求
根据危险品的类别,可能还需要提供其他相关文件。例如,对于毒性物质和传染性物质,需要提供物质的毒性数据、医疗急救指南等文件;对于放射性物质,需要提供辐射防护说明、运输许可证等文件。
托运人必须填写详细的危险品托运人申报单。申报单内容包括危险品的名称、类别、数量、包装类型、运输紧急处理程序等信息。例如,当托运一批氧化剂时,申报单上要准确填写氧化剂的化学名称、所属的危险品类别(第 5 类)、具体的包装形式(如塑料桶包装)以及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紧急情况(如泄漏、火灾等)的处理方法。
申报单还需要托运人签字确认,表明其对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托运人申报单:
其他文件:
人员要求
托运人有责任确保危险品的正确包装、标识和申报。货运代理人要对托运人的申报进行审核,并安排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航班。航空公司则负责飞机的适航性检查、危险品的装卸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监管。例如,在运输放射性物质时,托运人要按照规定进行包装和申报,货运代理人要核实申报信息并确保运输符合规定,航空公司要在飞机上为放射性物质提供合适的存储和运输条件,并监督整个运输过程的安全。
参与危险品航空运输的人员,包括托运人、货运代理人、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如装卸人员、飞行机组人员等)都必须接受专业的危险品运输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危险品的识别、包装、装卸操作、应急处理等方面。例如,装卸人员要学习如何正确地搬运不同类型的危险品,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事故;飞行机组人员要了解飞机上所装危险品的性质和应急处理程序,以便在飞行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培训需要定期进行更新,以适应法规的变化和新出现的危险品类型。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