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航运圈--航运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航运圈资讯  >  航运资讯  >  智能航运技术在港口作业中的应用与推广
智能航运技术在港口作业中的应用与推广
2024年12月04日 18:53   浏览:0   来源:货代小哈哈

一、智能航运技术在港口作业中的应用


  1. 自动化码头系统

    • 装卸设备自动化:智能港口利用自动化岸桥和轨道吊实现集装箱的装卸。例如,上海洋山港的自动化码头,岸桥能够通过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自动抓取船上的集装箱,然后将其精准地放置在自动导引车(AGV)或轨道吊上。轨道吊同样可以根据系统指令,自动地在堆场中堆放和提取集装箱,这种自动化操作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减少了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误差。

    • AGV 和无人集卡运输:自动导引车(AGV)和无人集卡是港口内部水平运输的关键设备。它们可以按照预设的路线和时间表,自动行驶在码头、堆场和仓库之间,将集装箱高效地转运。AGV 通过激光导航、视觉识别等技术,精确地停靠在装卸设备和堆场指定位置,实现无缝对接。无人集卡则可以在更复杂的道路环境下运行,为港口的集装箱运输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

  2. 智能仓储管理

    • 库存管理智能化:利用物联网(IoT)技术,每个集装箱都可以安装有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传输集装箱的位置、状态(如是否满载、是否有损坏等)信息。港口的仓储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精确地掌握库存情况,实现自动化的库存盘点和货物跟踪。例如,通过射频识别(RFID)技术,港口工作人员可以在远距离快速读取集装箱标签信息,提高了货物进出库的效率。

    • 堆场规划与优化:智能航运技术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港口的历史作业数据和实时交通流量,对堆场进行合理规划。根据集装箱的类型、目的地、预计停留时间等因素,系统可以自动为集装箱分配最佳的堆放位置,提高堆场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方便后续的装卸和运输作业。

  3. 智能船舶靠泊与导航

    • 船舶自动靠泊系统:借助高精度的定位系统(如差分全球定位系统 - DGPS)、激光雷达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船舶可以在接近港口时实现自动靠泊。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船舶与码头之间的距离、角度和速度,自动调整船舶的航向和速度,使船舶安全、精准地停靠在码头指定位置。这不仅提高了船舶靠泊的效率,还减少了因人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的碰撞事故。

    • 港口导航增强服务:智能航运技术为船舶在港口内的航行提供了增强导航服务。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可以结合港口的实时水深、潮流、航道限制等信息,为船舶提供精确的导航指引。此外,通过甚高频数据交换系统(VDES),船舶可以与港口交通管理中心(VTS)实时通信,获取最新的港口交通状况和调度指令,确保船舶在港口内的航行安全和顺畅。

  4. 港口交通管理智能化

    • 船舶交通监控与调度:港口交通管理中心(VTS)利用雷达、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设备,对港口水域内的船舶进行实时监控。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船舶的动态信息(如船型、速度、航向、目的港等),结合港口的航道容量和交通规则,对船舶进行智能调度。例如,在船舶进出港高峰期,系统可以合理安排船舶的进出港顺序,避免航道拥堵,提高港口的船舶通过能力。

    •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在港口内部的航道交叉点和关键区域,设置智能交通信号灯。这些信号灯可以根据船舶的交通流量和航行状态,自动调整信号周期和配时方案。与陆地上的交通信号灯类似,智能交通信号控制能够提高港口航道的交通效率,减少船舶等待时间。

二、智能航运技术在港口作业中的推广


  1. 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建立

    • 随着智能航运技术在港口作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需要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例如,对于自动化码头设备的接口标准、数据传输协议、安全操作规范等方面,应制定明确的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这有助于不同设备制造商之间的设备兼容,方便港口在引进和集成各种智能航运技术时能够实现无缝对接。

    • 国际海事组织(IMO)和各国的海事管理部门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制定和发布相关的技术指南和法规,引导港口企业和航运公司正确应用智能航运技术,确保港口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成本效益分析与投资激励

    • 成本效益分析:港口企业在考虑采用智能航运技术时,首先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虽然智能航运技术的应用可以带来长期的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但初期的设备购置、系统开发和人员培训等投资成本较高。例如,建设一个自动化码头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用于购买自动化岸桥、AGV、堆场设备以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因此,需要通过详细的成本效益模型来评估智能航运技术的投资回报率,以便港口企业做出合理的决策。

    • 投资激励措施:为了鼓励港口企业积极推广智能航运技术,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投资激励政策。如提供专项补贴、税收优惠、低息贷款等,帮助港口企业降低投资成本。同时,港口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合作投资、共享设备等方式,分摊智能航运技术的应用成本,加快技术推广的步伐。

  3. 人才培养与技术培训

    • 专业人才需求:智能航运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既懂航运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港口作业涉及的自动化设备操作、智能系统维护、数据分析等岗位,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自动化码头的设备维护人员不仅要熟悉机械、电气等传统设备知识,还要掌握自动化控制和计算机编程技术。

    • 培训体系建设:为满足人才需求,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体系。港口企业可以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和培训项目,培养适应智能航运技术应用的专业人才。同时,对于现有的港口工作人员,要定期组织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的智能航运技术操作技能,适应港口作业方式的转变。

  4. 信息安全与数据隐私保护

    • 信息安全风险:智能航运技术在港口作业中的应用涉及大量的敏感信息,如船舶航行数据、货物信息、港口运营数据等。这些数据一旦泄露或被篡改,可能会对港口的安全运营、客户利益和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例如,黑客攻击港口的自动化系统,可能导致船舶碰撞、货物丢失或损坏等事故。

    • 数据隐私保护措施:为确保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港口企业需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和安全审计技术,保障数据的存储、传输和使用安全。同时,要遵守相关的数据隐私法规,明确数据的使用范围和权限,确保客户数据的隐私不受侵犯。在技术推广过程中,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

  5. 示范项目与经验分享

    • 示范项目建设:建立智能航运技术应用的示范港口或示范项目,可以直观地展示智能航运技术的优势和可行性。例如,青岛港的自动化码头作为国内的示范项目,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港口企业和航运公司前来参观学习。通过示范项目,让其他港口企业能够看到智能航运技术在实际作业中的应用效果,增强他们采用新技术的信心。

    • 经验分享与交流平台:搭建经验分享和交流平台,促进港口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行业协会、专业论坛和研讨会等都是很好的交流平台,港口企业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分享智能航运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最佳实践案例等。这种经验分享有助于加速智能航运技术在港口作业中的推广应用,使更多的港口能够受益于智能航运技术带来的便利和优势。


航运圈资讯号
货代小哈哈
介绍
做一枚开心的小货代。
推荐航运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