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增长与市场份额扩大:2024 年上半年,出口船舶占中国船企新接订单量的 93.5%,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等指标在全球占比均处于领先地位,如 2024 年前三季度,中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 55.1%、74.7% 和 61.4%,在全球 18 种主要船型中,中国有 14 种船型的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第一,稳固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造船国之一的地位13.
新兴市场与多元化布局:除了传统的欧美、日韩等市场,中国造船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加强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对船舶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中国造船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4.
提升技术竞争力:中国造船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绿色船舶、智能船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如自主研发的首艘新型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采用国际领先的新型货舱系统,打破国外垄断,以及在 LNG 双燃料动力船、甲醇双燃料动力船等绿色船舶建造技术的突破,提高了中国船舶在国际市场上的技术竞争力3.
国际合作与技术引进:加强与国际先进造船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通过合作,中国造船企业能够更快地掌握国际前沿技术,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加速国际化进程4.
树立国际品牌形象: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船舶品牌。通过交付高质量的船舶产品,树立良好的口碑和信誉,提高中国船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4.
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全球售后服务网络,为船东提供及时、高效、全方位的售后服务。包括船舶的维修、保养、备件供应、技术支持等,增强了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升了中国造船业的国际竞争力 。
企业重组与协同发展:推动造船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如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筹划换股吸收合并等重组动作,整合双方的优势科研生产资源和供应链资源,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竞争14.
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强船舶制造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协同效应。包括与船舶设计单位、发动机制造商、船舶配套企业等密切配合,共同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成本,提高中国造船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24.
船舶融资服务优化:国内金融机构不断提升船舶融资服务水平,为造船企业提供更加多样化、灵活的融资产品和服务。如中国进出口银行、交银金租等在船舶融资领域的积极作为,为中国造船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1.
推动人民币结算:近年来,以人民币结算的造船订单逐渐增多,如沪东中华造船厂连续签下两笔大额人民币结算订单,降低了汇率风险,增强了中国船舶工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也有助于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13.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