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效益显著:绿色甲醇燃烧后的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相较于传统的重油,其生命周期排放更低。尤其是采用可再生甲醇时,如生物质制甲醇、二氧化碳捕集与绿氢合成的甲醇等,可实现近乎零碳排放,能有效减少航运业对环境的污染,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和碳中和目标156.
技术成熟度较高:甲醇燃料的应用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主要发动机制造商如 Man ES、瓦锡兰(Wärtsilä)、WinGD 和现代 Himsen 等,已经成功开发出双燃料发动机,这些发动机既可使用甲醇也可兼容传统燃料,为船东提供了灵活性。此外,甲醇重整技术的进步使得在船上直接转化甲醇为氢气,进而供给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成为可能,尽管该技术尚在发展阶段,但已有一些公司在推进船用重整器技术的商业化.
储存和加注相对便利:甲醇在常温常压下为液态,无需特殊的储存条件,与现有的燃油系统兼容性良好,改造现有船只使用甲醇燃料也较为便捷。同时,全球部分港口已具备甲醇加注设施,且随着航运业对绿色甲醇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港口也在规划和建设相关加注设施,如上海港、青岛港等,为绿色甲醇在航运业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26.
市场需求增长明显: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和航运业减排要求的日益严格,航运公司对绿色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自 2024 年 1 月 1 日起,航运业被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这进一步推动了航运公司寻求绿色燃料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进程,绿色甲醇作为一种有潜力的低碳燃料,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长124.
政策支持力度大:为了实现航运业的绿色转型,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了全球航运业在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各国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航运公司使用绿色燃料。如一些国家对使用绿色甲醇的船舶给予补贴、优惠政策等,为绿色甲醇在航运业的应用提供了政策保障245.
生产成本较高:目前绿色甲醇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包括生产工艺复杂、原材料成本高以及规模效应尚未充分发挥等。不同生产工艺的绿色甲醇成本均不具备明显竞争力,如生物质气化结合绿电制氢合成甲醇、绿电制绿氢与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制取甲醇等工艺,在当前技术水平下,成本相对传统甲醇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绿色甲醇的大规模应用127.
产能供应不足:尽管绿色甲醇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目前的产能仍难以满足航运业的巨大需求。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5 月,全球虽有 152 个绿色甲醇项目,但综合产能分布和成本因素,船公司获取绿色甲醇燃料的难度依然较大。此外,绿色甲醇的生产还受到原材料供应、生产技术水平以及项目建设周期等因素的制约,短期内产能难以迅速提升127.
加注设施不完善:虽然部分港口已具备甲醇加注能力,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加注设施的分布仍不均衡,且多数港口的加注设施还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大规模甲醇动力船舶的加注需求。建设和完善加注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包括码头改造、储存设备建设、加注设备安装以及安全防护系统等方面,这对于港口和相关企业来说是一项较大的挑战26.
标准规范不统一:目前绿色甲醇尚无国际统一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绿色甲醇的定义、生产工艺、质量要求等存在差异,这给绿色甲醇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不利于绿色甲醇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增加了航运公司在选择和使用绿色甲醇时的风险和成本17.
能量密度较低:甲醇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这意味着船舶需要携带更多的燃料来满足相同的航程需求,从而可能会占用更多的空间和增加船舶的自重,影响船舶的载货能力和运营效率。此外,能量密度低也可能导致船舶在加注燃料的频率增加,进而影响船舶的运营安排和经济性25.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