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运业的发展进程中,年轻一代不愿从事远航工作,导致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这已经成为制约航运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年轻一代不愿远航的原因
工作环境因素
生活条件艰苦:远洋船舶的生活空间相对狭窄,船员们需要长时间在有限的空间内生活和工作。例如,船上的居住舱室面积较小,设施虽然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但与陆地上舒适的居住环境相比差距较大。而且在海上航行期间,船舶会受到风浪的影响,摇晃和颠簸是常态,这会导致船员出现晕船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社交隔离感强:远航工作意味着长时间与家人、朋友分离。在海上航行时,通讯信号可能不稳定,船员与外界的联系会受到限制。例如,在一些偏远海域,可能只有卫星通讯设备才能保持联系,而且通讯费用较高。长时间的社交隔离容易使船员产生孤独感和心理压力。
职业发展因素
职业晋升路径不清晰:航运业的职业晋升体系较为复杂,对于年轻船员来说,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和把握晋升的规则和机会。例如,从普通船员晋升到高级船员需要满足一定的工作年限、通过各种专业考试等条件,但这些要求在不同的航运公司和船型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年轻船员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感到迷茫。
行业认知偏差:在一些年轻人的认知中,航运业是一个传统的、缺乏创新的行业。他们可能认为航海工作只是简单的驾驶船舶和货物运输,没有意识到航运业正在经历数字化、智能化等变革,也有很多新兴的技术岗位和发展机会,如智能船舶的操控和维护、航运大数据分析等。
社会观念因素
二、航运业人才短缺带来的影响
船舶运营效率下降
行业发展受限
技术创新受阻:航运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要大量具备新技能的人才。如果人才短缺问题得不到解决,新技术在船舶上的应用就会受到阻碍。例如,智能船舶的研发和运营需要既懂船舶工程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没有这些人才的支持,航运业的智能化进程就会放缓。
市场竞争力下降:航运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包括人才的竞争。人才短缺会使航运公司在服务质量、运营成本等方面处于劣势。例如,无法提供高质量的船员服务可能会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失去市场份额;同时,为了吸引有限的人才,航运公司可能需要提高薪酬待遇,增加运营成本。
三、解决航运业人才短缺问题的措施
改善工作环境和待遇
优化船上生活设施:航运公司可以加大对船舶生活设施的投入,改善船员的居住条件。例如,增加居住舱室的面积,安装更舒适的床铺和先进的生活设备,如空调、洗衣机等,为船员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改善船上的餐饮服务,提供丰富多样的饮食选择,满足船员的口味需求。
加强心理健康支持:为船员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在船上配备心理辅导人员或者通过远程心理咨询平台,帮助船员缓解工作压力和孤独感。例如,定期组织船员进行心理团建活动,通过线上游戏、分享会等方式,增强船员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船上工作氛围。
提高薪酬和福利水平:航运公司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和自身经济实力,适当提高船员的薪酬待遇,包括基本工资、航行补贴等。同时,完善福利制度,如提供更好的保险福利、休假制度等。例如,增加船员的带薪休假天数,在船员休假期间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航海队伍。
拓宽职业发展通道
明确职业晋升路径:航运业协会和航运公司可以共同制定统一、清晰的职业晋升标准和路径。例如,制作职业晋升指南,明确从普通船员到高级船员各个阶段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以及对应的考试和评估方式。通过定期的职业培训和考核,帮助年轻船员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培养复合型人才:随着航运业的技术变革,航运公司应该注重培养既懂传统航海技能又掌握新兴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例如,开设航运大数据分析、智能船舶操控等专业培训课程,鼓励船员参加跨学科的学习和培训。对于通过相关培训并取得证书的船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晋升机会,拓宽船员的职业发展渠道。
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
宣传航海文化和行业价值:航运业协会和航运公司可以联合开展航海文化宣传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如制作航海主题的纪录片、举办航海文化展览、开展航海知识讲座等,向年轻一代展示航海的魅力和行业的重要性。例如,宣传航海在国际贸易、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关键作用,提高航海职业的社会认可度。
加强校企合作:航运院校和航运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培养航运人才。例如,航运企业可以为航运院校提供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在船舶上进行实践操作,了解航海工作的实际情况。同时,航运院校可以根据航运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培养出符合航运业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