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根据船舶的类型、结构、设备性能以及航行区域等因素,确定各类监测参数的正常范围和安全极限值。例如,对于船舶的吃水深度,根据船舶的载重线标志和航道水深情况,设定一个合理的阈值范围;对于发动机温度,根据发动机的技术规格和运行要求,确定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和高温报警阈值。然后,参考国际海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船舶运营公司的安全管理规定,对设定的阈值进行审核和调整,确保符合相关要求。在船舶实际运营过程中,根据船舶的实际运行状况和经验反馈,对警报阈值进行动态优化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船舶的实际情况,提高警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