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细分
按行业划分客户群体是精准定位的基础。例如,对于电子产业客户,他们通常运输高价值、精密的电子产品,如芯片、智能手机等,对运输的安全性、时效性要求极高。而化工行业客户则更关注货物的合规运输,因为化工品可能涉及危险货物运输的相关规定。
分析不同行业的货物运输特点和需求,比如服装行业,其货物一般体积较大但价值相对较低,运输季节波动性强,旺季集中在换季时期。针对这些特点,海运揽货人员可以制定不同的揽货策略,为服装企业提供季节性的舱位预订优惠或大容量集装箱运输方案。
地理细分
考虑客户的地理位置,对于沿海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工厂,由于靠近港口,海运是其主要的货物出口方式,这些企业是重点的揽货对象。可以通过分析当地的产业布局,了解不同区域主要的产业类型,如某个港口周边是以家具制造业为主,就可以重点针对家具企业进行揽货。
同时,对于内陆地区的大型进口商或出口商,虽然距离港口较远,但他们对海运服务也有需求。可以为他们提供包括内陆运输在内的一站式物流解决方案,如通过铁路或公路运输将货物运至港口,再进行海运。
客户规模细分
大型跨国企业通常有稳定的物流供应商和成熟的物流体系,但他们对服务质量和价格的敏感度也很高。揽货时可以强调自身海运服务的优势,如更广泛的航线网络、更高的运输效率等,争取与他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例如,为大型汽车制造企业提供全球范围内的汽车零部件和整车运输服务,满足其在不同国家工厂之间的物流需求。
中小型企业可能更注重成本控制和灵活性。针对这部分客户,可以提供个性化的、价格合理的海运套餐,如拼箱服务、不定期航班的优惠舱位等。同时,由于他们的物流管理经验可能相对不足,还可以为他们提供物流咨询和供应链优化服务。
利用行业报告和数据库
关注行业研究机构发布的海运市场报告,这些报告包含了各行业的进出口数据、主要企业名单、市场趋势等信息。例如,通过分析某一行业的年出口增长率,确定潜在的高增长客户群体。
利用企业信息数据库,如企查查、天眼查等,收集目标客户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规模、经营范围、联系方式等。结合海关进出口数据,了解目标客户的贸易伙伴、主要进出口港口、货物种类和运输频率等情况,从而筛选出最有潜力的客户名单。
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挖掘
在领英(LinkedIn)等专业社交平台上,搜索海运相关行业的企业高管和物流负责人,建立联系并关注他们发布的信息。通过分析他们的动态,了解企业的最新业务动向和物流需求,如企业是否有新产品推出、是否在拓展新的海外市场等。
关注行业论坛和 B2B 平台,如福步外贸论坛、阿里巴巴国际站等,在这些平台上可以发现有海运需求的企业发布的询价信息、物流问题讨论等内容。及时回复这些询价和提供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地挖掘潜在客户。
了解客户需求和痛点
通过对客户的前期调研,如查看其公司网站、产品介绍、过往的物流案例等,预测客户可能的需求。例如,如果客户是一家生鲜出口企业,那么他们的主要需求可能是冷链运输服务,以确保货物的新鲜度。
分析客户在现有物流服务中可能遇到的痛点,如运输延误、货物损坏、清关困难等。在沟通时,可以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如展示自己公司先进的冷藏集装箱技术、高效的清关团队等优势。
熟悉自身服务优势和产品特点
对自己公司的海运服务有深入的了解,包括航线覆盖范围、船舶类型、运输时间、价格体系等。例如,要清楚公司在某一特定航线的平均运输时间是否比竞争对手更短,或者在旺季是否能提供更充足的舱位。
整理并提炼出服务的核心优势,如数字化的物流跟踪系统,能够让客户实时了解货物状态;专业的危险品运输资质,为化工企业提供安全的运输保障等。将这些优势转化为能够吸引客户的卖点,在沟通中重点突出。
个性化沟通内容
根据不同客户的行业、规模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沟通内容。例如,对于电子行业客户,可以这样开场:“我们了解到贵公司在电子产品出口方面有很高的业务量,我们公司有专门为电子产品运输设计的防震、防潮集装箱,并且在亚洲 - 欧美主要电子消费市场的航线上运输时间很有优势。”
在沟通中避免使用过于笼统的话术,而是针对客户的具体业务特点,提供与之匹配的服务细节。比如,对于经常运输超大件货物的客户,详细介绍公司在装卸大型设备方面的专业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操作团队。
建立信任关系
沟通时要表现出专业和诚信。使用专业的海运术语,但也要注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复杂的概念,让客户能够理解。例如,在介绍集装箱类型时,除了提及标准箱(TEU)和大箱(FEU)的概念,还可以简单解释它们的尺寸和适用货物范围。
分享成功案例和客户评价,增强客户对公司的信任感。比如,可以说:“我们已经为同行业的 XX 公司提供了多年的海运服务,他们对我们的准时交货率和货物完好率非常满意,这是他们给我们的评价……” 同时,及时回复客户的咨询和疑问,让客户感受到被重视。
有效跟进与反馈
在初次沟通后,及时跟进客户的意向。如果客户表示需要考虑,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再次联系,询问是否有新的疑问或者需要进一步的信息。例如,在初次沟通后的一周内,可以发邮件或打电话询问:“上次我们沟通的海运服务,您是否还有什么疑问呢?我们可以为您提供更详细的方案。”
对于客户提出的要求和反馈,要及时给予回应和处理。如果客户要求提供详细的报价单,应在规定时间内(如 24 小时内)发送,并在发送后再次确认客户是否收到。如果客户对报价或服务有异议,认真听取意见并调整方案,让客户看到自己的诚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