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干货:普通干货如粮食、日用品等,装卸作业相对较为常规,装卸时间相对稳定。但如果货物包装不规范或重量体积较大,可能会增加装卸难度和时间。在预测船期时,可根据以往同类型货物在该港口的平均装卸时间进行估算。一般情况下,普通干货的装卸时间在 1 - 2 天左右,若遇到包装问题或港口作业效率低下,装卸时间可能延长 0.5 - 1 天 。
液体货物:液体货物如石油、化学品等,装卸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操作流程,对安全要求较高。装卸过程中需要进行管道连接、压力测试等准备工作,装卸时间相对较长,通常在 2 - 3 天左右。而且,液体货物的装卸还可能受到天气条件(如大风、暴雨等)的限制,在恶劣天气下可能无法进行装卸作业,从而导致船期延误。在预测模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特殊要求和可能的延误因素,增加相应的时间余量 。
冷藏货物:冷藏货物对温度和湿度有严格要求,需要在专门的冷藏设备中运输和储存。船舶在装卸冷藏货物前,需要对冷藏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温度符合要求。装卸过程中,为了减少温度波动对货物的影响,操作速度相对较慢,装卸时间一般比普通干货长 1 - 2 天。此外,如果冷藏设备出现故障或港口冷藏设施不足,可能会导致货物变质或需要额外的时间进行处理,严重影响船期。预测模型中应将冷藏货物的特殊装卸要求和设备维护时间纳入考虑 。
超大超重货物:超大超重货物如大型机械设备、建筑构件等,由于其尺寸和重量超出普通装卸设备的能力范围,需要使用特殊的装卸设备,如大型起重机、浮吊等。这些特殊设备的调配和使用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装卸作业难度大,风险高,装卸时间通常会比普通货物延长 2 - 3 天甚至更久。在预测船期时,要提前了解港口是否具备相应的装卸设备和作业能力,以及设备的可用性和调度情况,对预测模型进行调整,增加足够的时间来应对超大超重货物的装卸 。
调整预测模型:在现有的船期预测模型中,增加货物类型的变量。根据不同货物类型的历史装卸时间数据,建立相应的时间修正系数。例如,对于液体货物,在基础船期预测的基础上,增加 1 - 2 天的修正时间;对于冷藏货物,增加 1 - 3 天的修正时间等。同时,实时关注货物的特殊情况,如货物的包装问题、是否有特殊的装卸要求等,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测模型进行动态调整 。还可以结合机器学习算法,让模型不断学习不同货物类型在各种情况下对船期的影响,从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