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航运圈--航运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航运圈资讯  >  船员资讯  >  船员薪资争议频发,行业亟待规范薪酬管理
船员薪资争议频发,行业亟待规范薪酬管理
2024年11月28日 19:15   浏览:0   来源:货代小哈哈

一、船员薪资争议频发的原因

(一)薪酬结构复杂


  • 基本工资差异

    • 不同航运公司的基本工资设定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大型跨国航运企业可能会参照国际行业标准和自身的财务状况来制定相对较高的基本工资,而一些小型航运公司或者刚起步的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可能会压低基本工资。例如,在远洋航线中,大型公司船长的基本工资可能达到每月 10000 - 15000 美元,而小公司可能只有 7000 - 10000 美元。

    • 不同船型对于船员基本工资也有影响。特种船舶(如 LNG 船、化学品船等)由于对船员专业技能要求高,工作风险大,其船员基本工资普遍高于普通货船船员。以二副职位为例,LNG 船二副基本工资可能比普通散货船二副高出 30% - 50%。

  • 加班和补贴计算模糊

    • 船员的工作时间较为特殊,在航行过程中加班情况复杂。有些航运公司对于加班时间的计算标准不明确,导致船员在计算加班工资时容易与公司产生争议。例如,对于港口装卸货期间船员的加班,是按照实际工作小时计算,还是按照固定的港口停留时间计算,不同公司规定不同。

    • 补贴种类繁多,包括航次补贴、恶劣天气补贴、高温补贴等。这些补贴的发放条件和计算方式也常常引发争议。比如,对于航次补贴,有些公司按照航次里程计算,有些则按照航次利润的一定比例计算,船员很难准确把握自己应得的补贴数额。

(二)合同条款不明确


  • 薪资调整条款模糊

    • 合同中对于薪资调整的触发条件和调整幅度规定不清晰。例如,合同仅简单提及 “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薪资”,但没有明确市场情况的具体衡量指标,如航运市场指数达到多少、同类船员薪资涨幅达到何种程度等才会触发薪资调整,这使得船员在期望薪资调整时缺乏明确的依据与公司协商。

    • 对于船员晋升后的薪资调整,合同可能没有详细说明调整的时间节点和幅度。比如,船员从三副晋升为二副后,薪资应该在何时开始调整,是晋升后立即调整还是下一个航次开始调整,以及调整的比例是多少等问题,容易引发争议。

  • 支付方式和时间不确定

    • 部分航运合同对于船员薪资的支付方式规定不明确,没有明确是通过银行转账、现金支付还是其他方式。在跨境支付时,还可能涉及汇率波动和手续费承担的问题。例如,当船员的工资需要跨国支付时,汇率波动可能导致船员实际收到的工资数额与预期不符,而合同如果没有明确规定汇率风险的承担方,就容易引发纠纷。

    • 薪资支付时间也容易出现争议。有些公司可能会因为资金周转等问题延迟支付工资,而合同中对于延迟支付的赔偿责任和最长延迟期限没有明确规定,这会使船员的经济权益受到损害。

(三)行业竞争导致乱象


  • 挖角现象严重

    • 在航运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部分航运企业为了快速获取优秀船员,采取不正当的挖角手段。这些企业可能会向船员承诺过高的薪资和福利,诱使船员违反原合同跳槽。例如,船员原本与 A 公司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合同,但 B 公司以大幅高于 A 公司的薪资待遇吸引该船员,这不仅会导致原公司的运营受到影响,还会引发船员与原公司之间关于违约责任和薪资补偿的争议。

  • 恶性压低价格

    • 一些小型航运企业为了在市场中生存,可能会恶性压低船员薪资。它们通过降低船员薪酬标准来降低运营成本,从而以较低的运费报价吸引客户。这种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使得船员整体薪资水平受到影响,也引发了船员对于公平薪酬的诉求。

二、规范薪酬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统一薪酬标准


  • 行业协会主导

    • 航运行业协会应发挥主导作用,联合各大航运企业、船员代表等共同制定统一的船员薪酬标准框架。这个框架要综合考虑船员的职位、船型、航线、工作经验等因素。例如,对于船长职位,根据船舶吨位、航线远近等划分不同的薪酬等级,远洋大型船舶船长薪酬等级最高,沿海小型船舶船长次之。

    • 行业协会要定期对市场薪酬水平进行调查和评估,根据航运市场的变化(如市场供需关系、物价指数等)及时调整薪酬标准。比如,当市场上船员供不应求的情况加剧时,适当提高各职位船员的薪酬标准基准线。

  • 政府部门监管

    • 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和劳动监察部门要加强对航运企业薪酬管理的监管。要求企业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必须参照行业统一标准,对于违反标准、恶意压低船员薪资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例如,对违规企业处以高额罚款,并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期间限制其船舶运营资质。

(二)明确合同条款


  • 细化薪资条款

    • 航运企业在与船员签订合同时,要细化薪资条款。明确基本工资的构成和计算方式,例如,基本工资是否包含法定节假日工资,是否有绩效工资部分等。对于加班工资,要明确加班的定义(如正常工作时间外每多工作一小时为加班)和计算标准(如按照基本工资的 1.5 - 3 倍计算)。对于补贴,要详细列出补贴的种类、发放条件和计算方法,如航次补贴按照每海里 XX 美元计算,恶劣天气补贴在遇到几级以上风浪时发放,每天补贴 XX 美元。

    • 合同中要明确薪资调整的触发条件和调整方式。比如,规定当行业同类船员平均薪资涨幅超过 5%,且本企业盈利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对船员薪资进行相应调整,调整幅度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和船员绩效在 3% - 8% 之间浮动。对于船员晋升后的薪资调整,明确晋升后下一个发薪周期开始按照新职位的薪酬标准发放,薪酬涨幅根据职位晋升情况在 10% - 20% 之间。

  • 规范支付条款

    • 明确薪资支付方式,优先推荐银行转账等可追溯的支付方式。在跨境支付时,明确汇率波动的承担方,如规定按照支付当日银行中间汇率结算,汇率波动风险由企业承担。对于薪资支付时间,要明确具体日期,如每月的 XX 日为发薪日,遇到节假日提前或顺延。同时,规定延迟支付的赔偿责任,如每延迟一天支付,按照未支付工资的 X% 向船员支付赔偿金,延迟超过 XX 天的,船员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

(三)加强船员权益保障


  • 船员组织作用

    • 船员工会或船员代表组织要积极发挥作用,为船员提供法律咨询和权益维护服务。当船员遇到薪资争议时,船员组织可以代表船员与航运企业进行协商和谈判。例如,船员组织可以收集船员关于薪资争议的诉求,整理成书面材料与企业管理层进行沟通,要求企业按照合同和行业标准履行薪资支付义务。

    • 船员组织要加强对船员的职业培训,包括薪酬合同解读、劳动法律法规知识等,提高船员的自我权益保护意识。例如,定期组织船员参加培训课程,讲解合同中容易出现争议的条款和应对方法,以及在遇到薪资拖欠等情况时如何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 法律保障完善

    • 国家要加快完善船员劳动法律法规,明确船员的劳动权益和企业的责任义务。对于船员薪资争议案件,建立专门的仲裁和诉讼渠道,提高案件处理效率。例如,设立海事劳动仲裁机构,专门处理船员与航运企业之间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仲裁员要具备航运和劳动法律专业知识,能够公正、快速地处理案件。同时,对于恶意拖欠船员薪资、违反合同约定的企业,加大法律制裁力度,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


航运圈资讯号
货代小哈哈
介绍
做一枚开心的小货代。
推荐航运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