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需求增长
全球经济复苏使得国际贸易活跃度大幅提升。例如,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其对原材料的进口需求和制成品的出口需求都急剧增加。以中国为例,在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发展阶段,对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的进口量连年攀升,同时,制造业产品出口规模也持续扩大,这就对航运运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消费市场的变化也导致贸易量的增长。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促使全球范围内的商品配送需求增多,跨境电商货物运输成为航运市场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加剧了运力紧张的局面。
运力供给受限
船舶建造周期较长,从下单建造到交付使用一般需要 2 - 3 年时间。在运力需求突然增加的情况下,新船无法及时投入市场。例如,在全球航运市场复苏初期,由于之前航运业低谷期船舶订单减少,新船供应跟不上需求增长的步伐。
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对船舶运力也产生了限制。不符合环保标准的船舶面临改造或淘汰的命运,这使得实际可用运力减少。例如,国际海事组织(IMO)的硫排放限制法规实施后,一些老旧船舶因无法满足低硫燃料要求或加装脱硫设备的成本过高而被闲置。
运价上涨
运力紧张直接导致运价大幅攀升。在集装箱运输市场,如亚洲 - 欧洲航线,运价在运力紧张时期可能会比平时高出数倍。例如,在 2021 年全球航运运力紧张阶段,一个 40 英尺标准集装箱从中国运往欧洲的运价一度突破 10000 美元,而在运力相对宽松时,运价可能仅为 2000 - 3000 美元。
船舶利用率高
船舶的运营效率达到高位,船舶几乎没有闲置时间。在散货运输领域,许多干散货船的年运营航次增加,以往可能一年运营 10 - 12 次,运力紧张时可能达到 14 - 16 次,而且船舶在港口的停留时间也被压缩到最短,以提高船舶的周转效率。
船舶选型
航运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选择合适的船舶类型。对于集装箱运输企业,考虑到大型化趋势,会加大对超大型集装箱船(ULCS)的购置。例如,马士基航运等大型企业纷纷订购载箱量在 20000TEU 以上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这些船舶能够在单位运输成本上更具优势,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在散货运输方面,企业会根据所运输的货物特性选择船舶。如对于铁矿石运输,购置大型矿砂船(VLOC);对于煤炭运输,选择合适载重吨和舱型的散货船,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订单安排
航运企业提前规划船舶订单,与船舶建造企业协商合理的交付时间。为了应对运力紧张局面,一些企业会同时向多家船厂下单,以确保船舶能够按时交付。例如,中远海运等企业与国内外知名船厂签订了多艘新船建造合同,并且通过合理安排建造进度,使得新船能够在运力需求高峰期逐步投入运营。
市场调研
航运企业深入研究二手船市场,分析不同船型、船龄、船舶技术状况的二手船的性价比。在运力紧张时期,一些船龄较短、技术状况良好的二手船成为热门收购对象。例如,通过对全球二手船交易平台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企业可以筛选出符合自身运力补充需求的船舶,如具有良好燃油经济性和适航性的二手集装箱船或散货船。
交易策略
企业在收购二手船时,会综合考虑价格、船舶改造潜力等因素。与船舶卖家进行谈判,争取合理的价格。同时,评估船舶的改造潜力,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技术升级或符合环保要求改造的二手船,企业会计算改造后的运营成本和收益。例如,如果一艘二手船在收购后通过加装节能设备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企业会将这部分成本和收益纳入交易考量范围。
租赁方式选择
航运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租赁方式。对于短期运力补充,采用期租(Time Charter)方式,即按照一定的期限租赁船舶,在租赁期内船舶的调度和运营由企业负责。例如,在某一特定航线的运力紧张且预计持续时间较短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期租一艘船舶来满足该航线的运输需求。
对于长期稳定的运力需求,光租(Bareboat Charter)可能是一种选择。光租方式下,企业租赁船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船舶的改装和运营安排,租赁期限一般较长,适合对运力有长期规划的企业。
租赁合同管理
航运企业在签订租赁合同时,会详细规定船舶的性能参数、租赁期限、租金支付方式、船舶维护责任等条款。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加强对租赁船舶的管理,确保船舶的正常运营。例如,定期检查租赁船舶的技术状况,与船东就船舶维修、保险等事项进行沟通协调,保障租赁船舶能够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运力支持。
运营规模扩大
新船购置、二手船收购和船舶租赁使得航运企业的运力得到有效补充,运营规模得以扩大。企业能够承接更多的货物运输业务,增加市场份额。例如,通过增加一批大型集装箱船,企业可以在集装箱运输市场开辟新的航线或者增加现有航线的航班密度,满足更多客户的运输需求。
经济效益提升
随着运营规模的扩大和运力紧张导致的运价上涨,航运企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在成本方面,虽然船舶投入增加,但由于规模经济效益,单位运输成本可能会降低。例如,大型船舶的单位油耗和船员成本相对较低,在运价高企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大。
竞争地位巩固
航运企业通过加大投入缓解了运力紧张的局面,能够为客户提供更稳定、高效的运输服务,从而巩固了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与竞争对手相比,能够及时满足客户运输需求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和长期合作机会,在航运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运力供需平衡调整
航运企业的加大投入使得市场运力逐渐增加,有助于缓解运力紧张的局面,使运力供需逐渐趋向平衡。运价也会随着运力的增加而逐渐回归合理水平。例如,当大量新船投入市场后,集装箱运价和散货运价会逐渐下降,市场的波动幅度减小。
市场结构优化
加大投入的过程中,一些资金雄厚、战略规划合理的大型航运企业能够更好地抓住机遇,扩大规模,而一些小型航运企业可能因无法承受大规模投入的压力而被淘汰或被兼并。这有利于优化全球航运市场结构,提高市场的集中度和竞争力。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