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端: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经济形势对航运市场需求影响显著。当经济增长乏力时,各国贸易活动减少,工业制成品、原材料等货物的运输需求随之下降。例如,2024 年以来,全球多个主要经济体增速放缓,欧洲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亚洲部分国家出口市场萎缩,导致航运市场整体需求低迷1.
贸易摩擦与政策变化: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如美国等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加征关税等措施,增加了贸易成本,阻碍了商品的正常流通,使得相关航线的航运需求受到抑制。此外,各国的贸易政策调整、进出口管制等也会对航运需求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2.
供给端:
新船集中交付:近年来,船舶制造业产能不断释放,大量新船集中交付投入市场,导致运力大幅增加。据 Alphaliner 统计,2024 年上半年全球共有 271 艘新船交付,总运力达到 168 万 TEU,截至 2024 年,全球总运力已达到 3026.6 万 TEU,连续创下历史新高,且下半年还有更多运力交付,加剧了市场竞争,使得航运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愈发严重13.
老龄船拆解量不足:虽然运力不断增加,但老龄船的拆解速度却相对较慢,未能及时有效地减少过剩运力。一些船东出于成本、市场预期等因素考虑,延迟了老龄船的拆解计划,导致市场上船舶数量过多,进一步加剧了供需失衡的状况2.
地缘政治因素:
冲突与紧张局势:地区冲突和紧张局势会对航运线路和运价产生重大影响。如 2023 年底至 2024 年初的红海危机,商船在红海遭遇袭击,导致大量船舶被迫绕道好望角,欧洲、美国航线的运价因此急剧上涨 。而当冲突局势缓和或出现积极变化时,运价又会相应地出现调整1.
运河通航问题: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等重要航运通道的通航状况对运价影响明显。当运河因干旱、拥堵或其他原因限制通航时,船舶需绕道行驶,增加了航程和运输时间,导致运力紧张,运价上升。如巴拿马运河因水资源短缺问题限航,促使部分船舶改道,影响了北美东海岸至亚洲的航运市场.
市场竞争因素:
航运公司运力调配: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和货源,航运公司会根据市场需求和运价情况灵活调配运力。在需求旺盛、运价高时,增加船舶投入;而在需求不足时,减少航班或调整船舶航线。这种运力的动态调整使得市场上的运力供给不断变化,进而导致运价波动13.
新进入者与联盟竞争:随着航运市场的发展,新的航运企业不断进入市场,以及现有航运公司之间组成或调整联盟,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各航运主体可能会通过降低运价、提供增值服务等方式吸引客户,从而引发运价的波动4.
季节性因素:
货物运输需求季节性变化:某些商品的运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在西方国家的圣诞节等节日前,对消费品、礼品等货物的运输需求会大幅增加,导致相关航线的运价上涨;而在其他时间段,需求则相对平稳或减少,运价也会随之调整.
气候条件季节性差异: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对航运也有影响。在冬季,恶劣天气增多,船舶航行风险增加,可能导致航速降低、航班延误等情况,运力受到一定影响,运价也会相应上升。而在气候条件较好的季节,航运效率提高,运力相对充足,运价则可能有所下降 。
宏观经济政策因素:
货币政策:各国的货币政策调整,如利率变化、货币供应量调整等,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投资决策,进而影响航运市场的供需和运价。例如,低利率政策可能刺激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增加货物运输需求,推动运价上涨;而高利率政策则可能抑制经济活动,减少航运需求,导致运价下跌。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实施,如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税收政策调整等,也会对航运市场产生影响。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会带动相关原材料和设备的运输需求,促进航运市场的繁荣;而税收政策的变化,如对航运企业的税收优惠或加征等,会影响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利润,进而影响运价水平 。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