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运市场运力过剩是一个复杂且严峻的问题,给航运企业带来了诸多挑战。
一、运力过剩的原因
船舶订单过度投放
在航运市场繁荣时期,航运企业对未来市场预期过于乐观,纷纷大量订造新船。例如,在 2003 - 2008 年全球贸易快速增长阶段,许多航运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加大了对集装箱船、散货船等各类船舶的订单。船企为了满足需求也积极扩大生产规模,导致大量新船在随后几年集中交付,使得运力供给大幅增加。
同时,一些国家为了扶持本国的船舶制造业,通过补贴等政策鼓励船企建造新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船舶供应过剩的情况。
贸易增长放缓
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是贸易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部分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如欧洲一些国家受到债务危机的后续影响,新兴经济体也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这种经济环境导致国际贸易需求增长低于运力增长速度。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各国之间频繁的贸易摩擦,如加征关税、设置贸易壁垒等措施,使得国际贸易的活跃度下降。例如,美国近年来对中国等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影响了相关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量,进而减少了航运市场的需求。
运输效率提升
二、航运企业面临的挑战
运价下跌
运力过剩直接导致市场供大于求,航运企业为了争取货源,不得不降低运价。以集装箱航运为例,在运力过剩时期,运价可能会出现大幅下跌。如从亚洲到欧洲的集装箱航线,运价可能会从高峰期的数千美元 / TEU 下降到几百美元 / TEU,这使得航运企业的收入大幅减少。
运价的不稳定也增加了航运企业的经营风险。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运价可能会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而频繁波动,航运企业很难准确预测收入,给企业的财务规划和成本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船舶闲置和资产减值
竞争加剧
航运企业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货源,竞争日益激烈。除了降低运价外,企业还需要在服务质量、运输时间等方面展开竞争。例如,企业需要提供更精准的货物跟踪服务、更灵活的运输方案,以及更短的运输时间来吸引客户。这对航运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进入者也对现有航运企业构成威胁。在运力过剩的情况下,一些小型航运企业或者新成立的企业可能会以低价策略进入市场,进一步扰乱市场秩序,加剧竞争环境。
环保压力与成本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