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航运业碳排放量呈现下降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各国及国际组织出台的一系列环保政策,以下是具体介绍:
EEXI 和 CII 指标的引入: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于 2021 年 6 月通过了《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附则 VI 修正案,引入了 EEXI(现有船舶能效指数)和 CII(碳强度指标)两项强制性措施 。EEXI 确定了船舶理论上的技术能效水平,CII 则确定了船舶在一个日历年中实际发生的碳排放强度水平。这两个指标促使船东通过提升船舶节能技术和优化运营管理来降低碳排放,自 2023 年 1 月 1 日生效以来,对全球航运业的碳减排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
温室气体减排战略:2018 年,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制定了航运业在 2008 年基准上至 2030 年碳排放强度降低 40%,至 2050 年温室气体年度总排放量降低 50% 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际海事组织不断推动船舶使用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鼓励航运企业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如优化船舶设计、提高燃油效率、使用替代燃料等,从战略层面引导了航运业的绿色转型234.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TS)的扩大:自 2024 年 1 月起,航运业正式被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船东需缴纳其碳排放量 40% 的碳配额,且这一比例将在 2026 年提升至 100%。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航运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和经济成本,促使其积极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如投资清洁能源船舶、优化航线、提高船舶能效等4.
FuelEU Maritime 倡议:该倡议旨在促进航运业使用可持续的低排放和零排放燃料,要求船舶在停靠欧盟港口时使用符合一定温室气体减排标准的燃料。这推动了航运企业对清洁燃料的研发和应用,加速了航运业向绿色能源的转型。
挪威的绿色航运计划:挪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航运企业使用零排放船舶和清洁能源,如对购买零排放船舶的企业给予补贴和优惠政策,投资建设氢燃料加注设施等,为航运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的航运环保政策:中国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航运业的绿色转型,如对使用清洁能源的船舶给予补贴和奖励,加强对船舶排放的监管,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建设等。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徐晓健透露,近年来,清洁能源船舶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LNG 动力船舶、锂电池纯电动船舶以及甲醇动力船舶推广与应用范围不断扩大34.
船舶技术升级:在环保政策的推动下,航运企业加大了对船舶技术研发和升级的投入,新型节能船舶和清洁能源船舶不断涌现。例如,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承接甲醇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订单;中远海运下水了全球载电量最高的纯电池动力货船等34.
运营管理优化:航运企业通过优化船舶运营管理,如合理规划航线、控制航速、提高货物配载效率等,降低了船舶的燃油消耗和碳排放。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航运业的应用,也为船舶的智能化运营和管理提供了支持,进一步提高了航运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排效果5.
港口绿色发展:港口作为航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积极推进绿色发展。一方面,港口加大了对岸电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了船舶靠港期间使用岸电的比例,减少了船舶在港期间的燃油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港口通过推广应用新能源设备和技术,如电动起重机、自动导引车等,实现了港口作业的绿色化和智能化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