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航运圈--航运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航运圈资讯  >  外贸资讯  >  外贸信用证操作详解及风险控制
外贸信用证操作详解及风险控制
2024年11月27日 19:45   浏览:1   来源:货代小哈哈

一、信用证操作详解

(一)信用证的开立


  1. 申请方(买方)责任

    • 买方首先要向自己的开户银行(开证行)提交开证申请书。申请书内容包括信用证的类型(如即期信用证、远期信用证)、受益人(卖方)的名称和地址、信用证金额、货物描述(包括名称、规格、数量、包装等)、交货期、单据要求等详细信息。例如,买方在申请书中明确要求卖方提供商业发票、提单、装箱单、质量检验证书等单据。

    • 同时,买方需要向开证行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保证金的比例根据买方的信用状况、交易金额等因素而定,一般在 10% - 100% 之间。如果买方信用良好,与银行有长期合作关系,保证金比例可能较低。

  2. 开证行操作

    • 开证行收到买方的申请后,会对买方的信用状况进行审查。如果审查通过,开证行根据开证申请书的内容,通过 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网络等方式向卖方所在地的银行(通知行)开立信用证。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信用,开证行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

(二)信用证的通知与审核(卖方)


  1. 通知行职责

    • 通知行收到信用证后,会对信用证的真实性进行核实。一般通过密押或签字等方式核对信用证是否是开证行所开立。核实无误后,通知行将信用证通知给受益人(卖方)。

  2. 卖方审核要点

    • 条款审核:卖方收到信用证后,要仔细审核信用证的条款。重点审核信用证的有效期、交货期、单据要求等是否与合同一致。例如,检查信用证规定的最迟装运日期是否能够满足生产和运输安排;信用证要求的单据是否能够顺利获取。

    • 软条款识别:注意识别信用证中的软条款。软条款是指开证申请人(买方)在信用证中设置的一些隐蔽性条款,使受益人(卖方)难以掌握主动权。例如,“检验证书由买方代表签字,签字样本由买方在货物装运前提供”,这种条款可能会导致卖方在发货后,因买方不提供签字样本而无法获取符合要求的检验证书,从而无法顺利收款。

(三)信用证的执行(卖方)


  1. 备货与发货

    • 根据信用证的要求和合同的规定,卖方进行备货。确保货物的质量、数量、包装等符合信用证和合同的要求。在发货时,要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并按照信用证规定的交货期安排发货。例如,如果信用证要求在某个特定日期前将货物装上船,卖方需要提前安排好生产进度和运输计划。

  2. 单据制作与提交

    • 单据制作:按照信用证的单据要求制作各种单据,如商业发票、提单、装箱单、质量检验证书等。单据的内容要严格与信用证的规定相符,并且相互之间的数据要一致。例如,商业发票上的货物描述、数量、金额等要与提单和装箱单一致。

    • 提交单据:卖方将制作好的单据在信用证规定的有效期内,通过自己的银行(议付行或交单行)提交给开证行。议付行在收到单据后,会对单据进行审核,看是否符合信用证的要求。

(四)信用证的付款


  1. 开证行审单付款

    • 开证行收到卖方提交的单据后,会按照 “严格相符原则” 进行审核。即单据在表面上必须与信用证的条款严格一致。如果单据符合要求,开证行将履行付款责任,向卖方付款。付款方式可以是即期付款、远期付款(如承兑汇票后到期付款)等。

  2. 买方赎单提货

    • 开证行付款后,会通知买方付款赎单。买方需要向开证行支付信用证金额及相关费用后,才能取得单据。取得单据后,买方可以凭提单等单据到港口提货。

二、信用证风险控制

(一)开证行信用风险


  1. 风险表现

    • 如果开证行信用不佳或出现财务问题,可能会无法履行付款责任,即使卖方提交的单据完全符合信用证要求。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卖方遭受重大损失,无法按时收回货款。

  2. 应对策略

    • 卖方在收到信用证后,可以通过银行的信用评级机构(如穆迪、标准普尔等)或者向自己的银行咨询,了解开证行的信用状况。如果开证行信用等级较低,可以要求买方更换开证行,或者要求在信用证中增加保兑行。保兑行是指应开证行的请求,对信用证加具保兑的银行,保兑行承担与开证行相同的付款责任,这样可以增加收款的安全性。

(二)信用证条款风险


  1. 软条款风险

    • 风险表现:如前面所述,软条款会使卖方在信用证交易中处于被动地位。一旦买方不配合,卖方可能无法满足信用证的要求,导致银行拒付。

    • 应对策略:卖方在审核信用证时,要仔细识别软条款。如果发现软条款,应立即与买方沟通,要求修改信用证,删除或修改不合理的软条款。如果买方拒绝修改,卖方要谨慎考虑是否继续执行该信用证。

  2. 条款不符风险

    • 风险表现:信用证条款与合同条款不符可能会给买卖双方带来不便和风险。例如,信用证规定的货物规格与合同不一致,可能导致卖方生产的货物不符合要求,或者买方收到的货物不是自己想要的。

    • 应对策略:买卖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规定信用证条款必须与合同条款相符。卖方在收到信用证后,要认真核对信用证条款与合同条款,发现不符之处应及时要求买方修改信用证,确保信用证能够顺利执行。

(三)单据风险


  1. 单据制作风险

    • 风险表现:如果卖方制作的单据不符合信用证要求,如单据内容填写错误、单据之间的数据不一致、单据格式不符合要求等,开证行可能会拒付。

    • 应对策略:卖方要建立严格的单据制作和审核制度。安排专业的单证人员制作单据,在制作完成后,要进行多次审核,确保单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可以参考国际商会发布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等相关规则,规范单据制作。

  2. 单据真实性风险

    • 风险表现: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单据伪造或欺诈的情况。例如,提单是物权凭证,如果提单是伪造的,买方提货后可能会发现货物不存在,而卖方可能会因为提交了虚假单据而面临法律责任。

    • 应对策略:银行在审单时,要加强对单据真实性的审查。对于一些重要单据,如提单,可以通过提单的签发机构(如船公司)进行核实。买卖双方也可以通过购买出口信用保险等方式,降低因单据欺诈带来的风险。


航运圈资讯号
货代小哈哈
介绍
做一枚开心的小货代。
推荐航运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