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在海洋环境中航行,长期受到海水、盐分、湿度、紫外线等因素的侵蚀,船体极易发生锈蚀。船体锈蚀不仅会降低船舶的结构强度,影响船舶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还会增加航行阻力,导致燃油消耗上升。因此,有效的船体除锈与防腐维修技术对于保障船舶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
工具与材料:主要使用锤子、凿子、铲刀、钢丝刷等手工工具,以及砂纸、砂轮片等打磨材料。
操作方法:操作人员通过手持工具,对船体表面的锈层进行敲击、铲除、刮擦和打磨。对于大面积的疏松锈层,先用锤子和凿子敲松,再用铲刀铲除;对于较为牢固的锈斑和旧涂层,使用钢丝刷或砂纸进行反复打磨,直至露出金属光泽。手工除锈适用于小面积、形状复杂或难以采用机械除锈的部位,如船舶的边角、焊缝、管道等。但其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除锈质量相对较差,且难以彻底清除锈层。
电动工具除锈
工具与材料:常用的电动工具包括电动砂轮、电动钢丝刷、电动角磨机等,配套相应的砂轮片、钢丝刷盘等耗材。
操作方法:利用电动工具的高速旋转运动,带动砂轮或钢丝刷与船体表面接触,通过磨削和刷擦作用去除锈层。电动砂轮适用于去除较厚的锈层和旧涂层,电动钢丝刷则更擅长清理表面的浮锈和疏松杂质。操作时,需根据锈层厚度和船体表面状况选择合适的工具和转速,注意控制打磨力度和方向,避免损伤船体基材。电动工具除锈比手工除锈效率高,除锈质量较好,但在操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粉尘,需要配备良好的通风和除尘设备。
气动工具除锈
工具与材料:气动除锈工具如气动针束除锈器、气动砂轮机等,需要压缩空气源作为动力,同时配备相应的针束头、砂轮片等。
操作方法:气动针束除锈器通过压缩空气驱动针束高速振动,对锈层进行冲击和刮擦,能够深入到狭小缝隙和凹凸不平的表面进行除锈,特别适用于焊缝、铆钉头周围等部位。气动砂轮机的工作原理与电动砂轮机类似,但具有重量轻、使用灵活的特点,在船舶维修中也有广泛应用。气动工具除锈效率较高,且由于压缩空气的冷却作用,可减少工具发热对船体材料的影响,但对压缩空气的供应要求较高,设备成本相对较高。
喷砂机除锈
工具与材料:喷砂机主要由喷砂罐、喷砂枪、压缩空气系统、磨料回收装置等组成,常用的磨料有石英砂、金刚砂、铜矿砂等。
操作方法:将磨料装入喷砂罐,通过压缩空气将磨料高速喷射到船体表面,利用磨料的冲击力去除锈层和旧涂层。喷砂机除锈效率极高,能够快速清理大面积的锈蚀,且除锈后表面粗糙度均匀,有利于后续防腐涂层的附着。但喷砂机设备复杂,投资较大,操作时需要严格控制喷砂压力、角度和距离,防止过度喷砂导致船体变形或损伤。同时,喷砂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和噪声,对环境和操作人员健康有一定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和环保措施。
除锈剂种类与原理:化学除锈剂主要分为无机酸除锈剂和有机酸除锈剂。无机酸除锈剂如盐酸、硫酸等,通过与铁锈发生化学反应,将铁锈溶解成可溶于水的铁盐,从而达到除锈目的。有机酸除锈剂如柠檬酸、草酸等,其除锈原理与无机酸类似,但相对较为温和,对船体基材的腐蚀性较小。此外,还有一些复合除锈剂,结合了多种酸和添加剂,综合性能较好。
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使用化学除锈剂时,通常将除锈剂稀释后涂刷或浸泡在船体锈蚀部位,根据锈层厚度和除锈效果确定浸泡时间或涂刷次数。在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按照除锈剂的使用说明书进行配比和操作,注意通风良好,避免除锈剂与皮肤、眼睛接触。化学除锈后,要及时用清水冲洗船体表面,去除残留的除锈剂和反应产物,并进行中和处理,防止残留酸液对船体造成腐蚀。化学除锈适用于难以采用机械除锈的复杂形状部位或大面积除锈,但处理后的废液需要进行专门处理,以符合环保要求。
底漆
种类与性能:常用的底漆有环氧底漆、富锌底漆等。环氧底漆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水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够为后续涂层提供坚实的基础。富锌底漆则利用锌粉的电化学保护作用,在船体基材表面形成一层阴极保护屏障,有效防止钢材生锈。富锌底漆分为有机富锌底漆和无机富锌底漆,无机富锌底漆耐温性、耐候性更好,但对表面处理要求较高;有机富锌底漆施工性较好,与后续涂层的配套性强。
施工要求:底漆的施工一般采用喷涂、刷涂或辊涂的方式。在施工前,需确保船体表面清洁、干燥、无油污和灰尘,除锈等级达到相应标准(如 Sa2.5 级或 St3 级)。底漆的涂层厚度应根据产品说明书和船舶的防腐要求确定,一般在 50 - 150μm 之间。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环境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避免涂层出现流挂、起泡、针孔等缺陷。
中间漆
作用与特点:中间漆主要起到增加涂层厚度、提高涂层屏蔽性能和填平表面缺陷的作用。常见的中间漆有环氧云铁中间漆,其含有片状云母氧化铁颜料,能够形成多层屏蔽结构,阻挡水分、氧气和盐分等腐蚀介质的渗透。中间漆还可以增强底漆与面漆之间的附着力,使整个涂层系统更加牢固。
施工要点:中间漆的施工方法与底漆类似,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涂装方式。涂层厚度一般在 100 - 200μm 之间,施工时要注意均匀涂布,避免漏涂和厚度不均。在底漆与中间漆之间、中间漆与面漆之间,需根据涂料产品的要求确定合适的涂装间隔时间,确保涂层之间的良好结合。
面漆
类型与功能:面漆主要用于提供装饰性和耐候性,保护下层涂层和船体免受紫外线、海水冲刷、海洋生物附着等因素的破坏。常用的面漆有聚氨酯面漆、丙烯酸面漆等。聚氨酯面漆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候性和光泽保持性,适用于船舶的外表面涂装;丙烯酸面漆则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化学性和快干性,常用于船舶的内表面或一些对装饰性要求较高的部位。
施工注意事项:面漆的施工同样要注意环境条件,一般在温度 5 - 35℃、相对湿度小于 85% 的条件下进行。面漆的涂层厚度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在 30 - 80μm 之间。在涂装面漆前,要确保中间漆表面平整、光滑、无杂质,可采用打磨、抛光等方法进行预处理。面漆的颜色可根据船舶的整体设计和标识要求进行选择。
牺牲阳极保护法
原理与材料:牺牲阳极保护法是将一种比被保护金属(船体钢材)电位更负的金属或合金(如锌合金、铝合金等)作为牺牲阳极,与船体连接。在海水等电解质环境中,牺牲阳极优先发生氧化反应而溶解,从而为船体提供阴极保护电流,使船体钢材处于阴极极化状态,抑制其锈蚀。
安装与维护:牺牲阳极通常安装在船体的水线以下部位,如船底、船舷、舵等易受腐蚀的区域。安装时要确保阳极与船体之间的电气连接良好,接触电阻小。牺牲阳极的数量和分布应根据船舶的尺寸、形状、航行区域和预期使用寿命等因素进行设计计算。在船舶运营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牺牲阳极的消耗情况,当阳极剩余重量或尺寸小于规定值时,应及时更换,以保证阴极保护效果。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
系统组成与原理: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主要由直流电源、辅助阳极、参比电极、电缆等组成。通过直流电源向辅助阳极提供直流电,使辅助阳极在海水中发生电解反应产生大量的阴极保护电流,该电流通过海水流向船体,使船体表面电位负移至保护电位范围,从而防止船体腐蚀。参比电极用于监测船体的电位,以便自动调节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保持船体处于最佳的保护状态。
运行与管理: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在安装调试后,需要定期进行运行监测和维护管理。监测内容包括船体电位、保护电流密度、辅助阳极的工作状态等。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直流电源的输出参数,确保保护效果的同时,避免过保护或欠保护现象的发生。定期检查电缆连接是否牢固、有无破损,辅助阳极是否有表面结垢、涂层脱落等问题,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在船舶船体除锈与防腐维修过程中,通常需要根据船体的锈蚀程度、部位、船舶类型和运营要求等因素,综合运用多种除锈与防腐技术。例如,对于大面积锈蚀且形状较为规则的船体外板,可先采用喷砂机除锈,然后依次涂装环氧底漆、环氧云铁中间漆和聚氨酯面漆,并结合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进行长期防腐;对于船舶内部结构复杂的部位,如机舱、货舱等,可先使用化学除锈剂进行局部除锈,再采用手工或电动工具进行精细处理,然后涂装合适的防腐涂料,并根据需要安装牺牲阳极进行局部阴极保护。通过合理组合不同的技术手段,能够达到最佳的除锈与防腐效果,延长船舶的使用寿命,保障船舶的安全运营。
除锈质量控制:在除锈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除锈等级达到要求。对于机械除锈,要定期检查工具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损的砂轮、钢丝刷等耗材,保证除锈效果的一致性。化学除锈后,要仔细检查残留锈层和除锈剂的清理情况,可采用硫酸铜溶液点滴试验等方法检测除锈是否彻底。
防腐涂层质量控制:涂料的选择应符合船舶的使用环境和防腐要求,涂料的质量要经过严格检验,确保其各项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和船级社规范。在涂装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涂层厚度、均匀度和涂装间隔时间,采用湿膜厚度计、干膜厚度计等工具进行测量和监控。对于每一道涂层,都要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流挂、起泡、针孔、漏涂等缺陷。涂层施工完成后,可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附着力测试、耐水性测试、耐化学性测试等,以检验涂层的质量和性能。
阴极保护质量控制:对于牺牲阳极保护法,要准确计算牺牲阳极的用量和分布,定期检查阳极的消耗情况并及时更换。对于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要确保设备的安装调试正确,运行过程中密切监测船体电位、保护电流密度等参数,使其始终处于规定的范围内。定期对阴极保护系统进行维护保养,检查辅助阳极、参比电极和电缆的工作状态,及时处理故障和异常情况,保证阴极保护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船舶船体除锈与防腐维修技术是保障船舶安全、延长船舶使用寿命的关键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除锈与防腐材料、设备和工艺不断涌现,船舶维修企业和相关技术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技术知识,根据船舶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应用除锈与防腐维修技术,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确保船舶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结构状态和防腐性能,为船舶的安全航行和高效运营奠定坚实的基础。